评论
分享

【动物界全系列】小蜂总科—缨小蜂科

这个是认证

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

2024-12-17 18:10 中国

40339 0 0

小蜂总科—缨小蜂科

 

真核生物域

动物界

真后生动物亚界

蜕皮动物总门

节肢动物门

六足亚门

昆虫纲

有翅亚纲

新翅下纲

膜翅目

细腰亚目

寄生蜂下目

小蜂总科

缨小蜂科

 

缨小蜂科(学名:Mymaridae)是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膜翅目小蜂总科的一个科。


1.形态特征

本科昆虫和赤眼蜂相似,都寄生于寄主昆虫的卵中。体长1毫米以下,黄、褐或黑色,瘦而匀称,触角长,无环状节,雌触角8~11节,具膨大而不分节或分成两节的棒节,雄触角线状,10~13节。

前胸背板常短,背面观不显著,胸腹侧片已分化,中胸盾纵沟完整,小盾片正常,三角片相互远离在小盾片两侧,并胸腹节长,翅窄而长,缘毛亦长,前翅基部有时呈柄状,翅脉短,痣脉及后缘脉不清楚,后翅常呈细棒状,腹常具长柄,产卵器自腹末前方腹面伸出,跗4~5节,5节者隶属于五节缨小蜂亚科或称柄翅小蜂亚科;4节者属四节缨小蜂亚科或称缨小蜂亚科。

2.生活习性

所有的雌蜂寄生其它昆虫的卵,多数专门寄生飞虱和其它半翅目昆虫,但也以一些其它昆虫的卵为寄主,为寄生生物,互利共生。

寄主除其他昆虫卵外,介壳虫及粉虱据报道也有寄生。

3.种属

已知约40属200种,若干具有重要经济意义,例如叶蝉柄翅小蜂、负泥虫缨小蜂、稻虱缨小蜂等。

4.叶蝉柄翅小蜂

叶蝉柄翅小蜂(学名:Lymaenonlongicrus),为膜翅目缨小蜂科。

(1)形态特征

头稍宽于前胸,横稍宽于长;头顶近于方形;复眼光滑,单眼排成三角形,侧单眼与复眼的距离大于其相互间的距离;触角着生处甚靠近复眼。

体长:0.8-0.9毫米。雌触角11节:柄节长约为梗节的2倍;梗节较粗,其长度相当于其端部宽度的1.5倍;第三至第八节大小相似,第三节基部收细,第四至第八节圆筒状,长为宽的2倍左右;第九、第十节较粗,其两边为感觉突所包围;第十一节为不分节的棒节,宽于第十节,长为第一节的4倍。胸部长两倍于宽;前胸背板后缘向前弯曲;盾纵沟明显地向前向两侧分开;小盾片横形,与中胸后缘的2/3相接。腹基部收窄,腹柄宽过于长。雌产卵器不明显外露于腹端。体色黄、褐相间。头黄色,后头趋于褐色;复眼褐色;触角柄节黄,但其外缘褐,其余各节褐色。前胸背板褐色,但其后角黄色;中胸盾片中叶的前部中央及侧叶的前部黑褐,其余黄色;小盾片黄色,但其前缘与中胸盾片相连处黑褐色;后胸背板及并胸腹节黑褐色。腹柄及腹部黄色,但腹端之前3节背板上各有一条宽阔的褐色横带。足黄色,但中、后足胫节及各足跗节褐色。体长:0.8-0.9毫米。

(2)生活习性

从植食性到寄生性均有,完全植食性的如无花果小蜂科,植食性种类及寄生性种类兼而有的如广肩小蜂科、长尾小蜂科以及少数金小蜂科,其他绝大多数均为寄生性,寄生的阶段从寄主卵到蛹均有,寄主范围也很广泛,除昆虫外,蜘蛛纲的某些种类也是小蜂的寄主,例如蛛形纲的卵是啮小蜂属的猎物之一,而蜱则是跳小蜂科Hunterellus及Ixodiphagus两属的寄主。分布极为广泛。

(3)生物学特性

寄生于黑尾叶蝉卵及其他为害水稻的叶蝉卵中。被寄生的叶蝉卵后期呈胭红色。

(4)地理分布

广东。

5.负泥虫缨小蜂

负泥虫缨小蜂(学名:Anaphesnipponicus),为膜翅目缨小蜂科。


(1)形态特征

体黑色而有光泽,全体无刻点,着生稀疏的灰白色毛。触角柄节及梗节暗黄色,其余各节暗褐色;复眼黑色。足灰黄色,中、后足基节黑色。翅透明而有虹彩,周缘及基部稍带暗色,缘毛及翅面上的纤毛褐色。前翅翅脉色泽较暗。

体长:0.5-0.7毫米,雌略大于雄。头略宽于胸,斜向下方。颜面扁平,头顶稍突出;单眼3个,排成150°左右的钝三角形;复眼大,卵形;上颚尖锐,明显弯曲。雌触角比体稍短,9节;柄节圆筒形,基部稍大,长为宽的3倍;梗节末端粗大,短于柄节之半;索节长过于宽,向末端稍增粗,第一节最短,近于方形,第二节与梗节约等长,第三至第六节形状大致相似,长约为宽的3倍,各节均有一感觉孔;棒节纺锤形,略短于第五、六两索节之和,稍狭于第六索节宽度的2倍。雄触角12节,较长,约为体长的1.5倍,索节各节侧面均有一沟状的感觉孔,第一索节、第九索节及棒节的长度相似,稍长于其他索节的长度。胸部相当发达,背面隆起。前翅狭长,稍弯曲,基部狭小,外缘圆滑。翅脉伸达翅长的1/3;翅面上的纤毛排成6-9纵列,但不整齐,分布于缘脉的外方,其中有一毛列目缘脉的外下方伸出,且有一由13根纤毛组成的斜横毛列自缘脉的下方伸出。翅脉上着生9-10根刺毛,缘毛长于翅宽。腹部长度与胸长相似,腹基部狭窄,但无腹柄,呈卵圆锥形;产卵器仅露出于腹部末端。足细长,跗节4节。

(2)地理分布

浙江、湖南、贵州。

6.稻虱缨小蜂

稻虱缨小蜂(学名:Anagrus sp.),为膜翅目缨小蜂科。分布于贵州、江苏、浙江、江西、湖南、四川、台湾、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寄主昆虫有稻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拟褐飞虱等,主要危害水稻等作物。

(1)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0.6-0.7毫米。体黄色,胸部及腹部背面色泽常较暗;触角除柄节及梗节外其余各节均为暗褐色。

雌:触角9节;梗节梨形,长为柄节之半;第一索节短,稍长于宽,其长度约为梗节之半;其宽度与第二索节相似,第二至第六索节渐次稍长稍宽;棒节长为第六索节的1.8倍,宽为第六索节的2倍。产卵器自腹基部开始伸出,略超出于腹部末端,超出部分约为腹长的1/5。体黄色,中胸盾片有时延达小盾片、腹基部及端部背板和产卵器末端色泽较暗,触角除柄节、梗节及第一索节外,其余各节暗褐。

雄:触角13节;梗节梨形,长为柄节之半,第一索节短,其长度约为第二索节的1/2,第二至第十索节相似,每节长相当于宽的2倍;末节不宽于其他索节,也不长于其他索节,但其端部收细,两端钝圆而不成筒状。

(2)生物学特性

寄生于稻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拟褐飞虱等卵中,单寄生,被寄生卵后期卵壳内透现红色。在28-30℃下约历11天完成自卵至成虫的发育阶段,成虫羽化后当天产卵。是稻褐飞虱卵朝的重要寄生蜂,有时寄生率达80%以上。

7.棉叶蝉柄翅小蜂

棉叶蝉柄翅小蜂(学名:Anagrussp.)是缨小蜂科动物,寄生棉叶蝉卵。每粒寄主卵中产卵1粒。根据湖北农科院植保所调查,在湖北省江汉平原棉送垒年以9-10月发生量较大。


(1)形态特征

雌蜂体长0.53-0.62毫米。体淡黄色。复眼暗赤色;单眼赤色,在前单眼的正前方有一横置的黑褐色条皱,长约为两复眼距的1/4。头宽于长,头顶横长方形。触角9节,柄节长为梗节的1.50倍;梗节梨形,长、宽约相等。胸部长大于宽,盾纵沟明显;中胸背板前缘黄褐色,盾纵沟两侧前缘和中后方有黄褐色斑纹,小盾片后端圆钝,其长度约与前胸背板相等。翅狭长,其长缨毛,前翅盾缘缨毛最长;翅两着生细毛;翅基有一透明三角形无毛区。腹部第一节背板、第二、二节背板后端大半部,触角索节和棒节及各足跗节均为黄褐色,产卵器鞘黑色。

(2)生活习性

棉叶蝉年发生代数因地区而异,一般每年发生8~14代。在南方以成虫和卵在寄主植物的叶柄、嫩梢或叶脉周围及组织内越冬。

棉叶蝉成虫白天活动,晴天高温时特别活跃,有趋光性,受惊后迅速横行或逃走。成虫羽化后次日交尾、产卵,多产于嫩叶背面组织内,以叶柄处着卵量最多。

高温多湿的环境有利于棉叶蝉繁殖,特别是随着温度的升高,繁殖迅速,为害加重。温度下降到15℃以下时,成虫活动迟缓,初霜后绝大多数若虫不能存活。

(3)为害特点

棉叶蝉以成虫、若虫在叶背面刺吸汁液,影响植株生长和发育。

叶片被害叶面出现白色小点,逐渐叶尖、叶缘变黄,叶片向背面皱缩。

严重时全叶变色枯焦,并致花木早期落叶。

(4)地理分布

湖北。

8.小丁当卵蜂

小丁当卵蜂(学名:Tinkerbellnana)是新发现的一个新物种,属膜翅目、缨小蜂科、柄翅卵蜂属中的一种昆虫。

Tinkerbella nana这一学名来自童话故事《彼得·潘》里面的精灵小仙女“小叮当”。小丁当卵蜂体长平均为250微米,比一根人类头发的直径长不了多少。科学家在哥斯达黎加发现了这种微小的昆虫。

不过,还有一种名叫Kikiki huna的柄翅卵蜂科的成员比小丁当卵更小,它们生活在夏威夷,体长只有Tinkerbell nana的一半。

柄翅卵蜂是一类寄生在其他昆虫的卵、幼虫和蛹内的小蜂。对于研究者来说,发现这些微小的昆虫并不容易。加拿大自然资源部的研究者约翰·胡贝尔,以及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昆虫学家约翰·诺伊斯在研究中筛了众多落叶和碎屑,寻找虫卵,进而才发现了Tinkerbella nana。他们的研究发表在近期的《膜翅目研究杂志》(Journal of Hymenoptera Research)上。

 

 

# 动物界全系列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