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翰森制药宣布将临床前小分子GLP-1受体激动剂HS-10535的全球权益授权给默沙东,后者支付1.12亿美元预付款、最高19亿美元里程碑付款,以及一定比例的销售分成,协议总金额高达20.12亿美元。
在特定条件下,翰森制药可能在中国内地、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共同推广或独家商业化HS-10535。
HS-10535是一种在研的口服小分子GLP-1受体激动剂,该药物目前仍处于临床前开发阶段,具有治疗肥胖症、二型糖尿病和其他心血管代谢疾病的潜力。
默沙东实验室总裁Dean Y. Li博士表示,“通过这一协议,默沙东将基于对肠促胰岛素生物学的研究经验,评估HS-10535的潜力,包括其在减重以外提供额外心脏代谢益处的可能性。”
翰森制药董事会执行董事孙远女士:“翰森制药正成长为代谢疾病领域的新兴领导者,默沙东的专业能力对于加速这一有前景的资产开发至关重要。”
翰森制药为什么要“卖”?
这与翰森制药BD战略密切相关。
翰森制药的策略就是:在创新药研发策略上以“me to”和“me better”为主,争取通过“国内首创”来抢占国内市场份额。同时利用潜力的管线进行BD合作,获得现金流与资金支持,拓宽产品管线,分担研发风险和扩大市场覆盖面。
尤其是在过去的1年时间内,翰森制药在BD方面表现一直活跃,特别热衷于通过授权合作来拓宽管线:
2023年10月20日,翰森制药将一款新药HS-20089授权给GSK,首付款及里程碑款的金额高达15.7亿美元。2023年12月20日,翰森制药再次与GSK签订许可协议,将HS-20093的全球独占许可授予GSK,交易总金额超17.1亿美元,其中翰森制药将收取1.85亿美元首付款。
2024年上半年,翰森制药共达成3项BD合作,包括与普米斯就HS-20117(EGFR/c-Met ADC)药物在全球合作区域内扩大合作;与荃信生物达成合作,在中国(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开发和商业化HS-20137单抗;获得麓鹏制药LP-168(BTKi)非肿瘤适应症中国(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权益。
截至目前,翰森制药累计达成超20项BD合作,既有已成熟的创新产品,也有早期高差异化的项目。
当然了,此次BD合作中,也展现出翰森制药更为保守的“出海”的方式。
与百济神州、君实生物在海外铺设大量团队人员推进临床、商业化不同,翰森制药在吸取恒瑞医药出海的“教训”后,产品大多选择“借船出海”的方式。所以此次授权,翰森制药是希望通过GLP-1受体激动剂HS-10535高差异早期项目,为未来公司“创新+国际化”储备“高价值成长空间”。
在这种相对“务实”的战略下,依靠BD所带来的现金流,翰森制药计划未来将创新药收入占比提升到80%,未来3年公司每年将有8-10个IND申请,2-3个NDA申请。
*2024年上半年,翰森制药营收65.06亿元,同比增长44.21%,净利润27.26亿元,同比增长111.47%,创新药收入占比77.34%。
药王危机下,默沙东“下场扫货”?
凭借250亿美元的销售额,默沙东K药成功取代修美乐,登顶2023年“药王”宝座。整个2023年,仅K药这一款以就占据公司总营收的41.6%。
但是,随着K药2028年专利保护的逼近,市场对K药未来收入持续性产生了严重质疑。
再加上美国近日将通过“继续拨款决议案”中关于“专利悬崖”的约束,这意味的默沙东未来可能不能沿用艾伯维对“修美乐的专利保护期”策略。
此外,在基因疗法、细胞疗法和精准医疗等新兴领域,默沙东的研发投入和成果不如罗氏、BMS等竞争对手,这些让默沙东迫切需要找到“药王”替代品。
寻找“替代品”的过程中,2024年8月,默沙东就以7亿美元的预付款引进同润生物的CD3/CD19双抗CN201。随后11月,默沙东宣布以5.88亿美元预付款引进礼新医药PD-1/VEGF双抗LM-299的全球权益。
此次“下场扫货”GLP-1,默沙东看中其口服优势。可能也是眼红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礼来的替尔泊肽两款GLP-1的大卖。
据统计,今年司美格鲁肽、替尔泊肽前九个月销售额分别高达约203亿美元、110亿美元。其中,司美格鲁肽减重版Wegovy大卖55亿美元,同比增长77%;替尔泊肽减重版Zepbound销售额达到30.18亿美元。
当然了,外界也有猜测:此次也可能是默沙东随手下的一步闲棋。
通过较低的首付款布局这款临床前开发阶段项目,随着项目进展,如果有商业潜力则支付后续里程碑付款继续研发,如果失去竞争力,则果断舍弃,而占比较低的首付款对默沙东而言无关痛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