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下的威尔仕。
又一家巨头,走到悬崖边上。
近日,国内健身行业龙头威尔仕健身发布《威尔仕健身公告|致广大会员和合作伙伴》,对市场传言闭店等消息作出了回应,“目前公司在持续优化门店网络,合并了部分门店,是正常的、积极的经营调整,公司希望聚焦在更优势的门店服务好消费者。”
但公告中“正常和积极”的用词,显然不能完全掩饰威尔仕健身目前所面临的发展挑战。
以门店数量为例,这家成立于1996年的顶级健身房,一度在全国拥有180多家门店数量,2023年底数据显示,威尔仕健身门店数量已减至约160家门店。
但进入到2024年,威尔仕健身门店数量急剧下降。门店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家接着一家,无声地关闭了大门,曾经的热闹场景如今只剩下空旷的场地和落满灰尘的器械,还有亟待处理的消费者维权、退费等一地鸡毛。
短短一年时间里,昔日健身帝国的版图被无情地侵蚀。
目前,威尔仕健身官网上公布的门店数量为68家,但融中财经梳理发现,其显示的68家门店中实际也有门店处于停业状态。
以北京地区为例,官网显示有8家门店存续,但其中悠唐店实则已处于“暂停营业”状态。此外,在社交平台,丰台万达广场店、凯德晶品店、三星大厦店等多店会员发帖称,“不再提供纯净水”“淋浴间没有洗发沐浴露”……
门店的锐减,显然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数量问题,背后反映的是消费者行为的转变、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企业经营策略的失误。
值得一提的是,威尔仕健身身后站着的,是全球奢侈品行业翘楚LVMH集团——2018年,LVMH旗下的基金L Catterton Asia完成了对威尔士健身的收购计划,并在2023年底进一步对后者进行了注资。
但即便拿到LVMH基金投资跻身为“LV亲兄弟”,威尔仕健身此刻也难逃被时代洪流所抛弃的宿命。这个曾经的健身行业标杆,现在正站在悬崖边上,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考验。
退役全国冠军,打造健身帝国
健身帝国溃败的故事,还得从缔造者说起——一位70后退役运动员王文伟。
1971年生于上海的王文伟,在创办威尔仕健身前,便与运动打小“结缘”。早早接受着专业举重项目训练的王文伟,在1990年代表上海队参加全运会,并在举重比赛中拿下了冠军,晋升全国冠军。
1992年,从上海队退役的王文伟开始投身于健身健美行业,并在当年获得全国健美冠军。他怀揣着对运动的热爱和对成功的渴望,开始思考如何在中国尚属空白的健身市场上做出一番事业。
四年后,也就是1996年,王文伟带着满腔热血在上海番禺路上开设了一家现代化健身房,命名为“威尔仕”。这家健身房不仅标志着他商业旅程的起点,也开启了中国健身行业的新篇章——在当时,私营健身馆在中国还是一个新兴的概念,威尔仕的成立无疑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它拉开了连锁健身房在中国发展的序幕。
然而,王文伟的创业之路并不平坦。空白市场虽然蕴藏着巨大的商机,但同时充满着挑战,初创企业很有可能还没找到突破口就“查无此人”。
好在,王文伟躬身入局不久,来自香港的产业巨头浩沙集团激活了国内健身市场的一池春水。
成立于90年代初的浩沙集团,最初为国外体育品牌代工,后来专注于游泳和滑雪装备制造。彼时,为了推广主营的健身服、瑜伽服和游泳器材,浩沙集团赞助了中央电视台的《马华健美五分钟》节目,随着节目收视率的不断攀升,浩沙集团也看到了国内巨大的市场潜力。
于是浩沙集团趁热打铁,在1999年正式推出了自家的连锁高端健身房,一上来就是三地五店同开,展示了国际化的人才和管理理念,以及团操课、新颖健身技术等,将成熟的连锁健身房产业运营模式展现在国内健身房经营者面前。人们惊讶地发现,原来健身房可以这样运营,浩沙高达数万元的年卡也挡不住会员的热情,这让很多人看到了健身行业的“钱景”。
两年后,北京申奥成功,进一步助推了健身房产业的第一次集体腾飞。2001年,青鸟健身在北京开设了第一家兆龙店,而中体产业股份与美国倍立健合作,共同组建了中体倍立健健身俱乐部,在北京一开业就吸引了众多参与者。同年,金宇晴在上海开办了第一家一兆韦德健身会所,五年后被评为“亚洲最好的连锁健身房”。
进入21世纪,国内健身房行业迎来了“春天”。
加州健身、健乐菲利斯、宝力豪等国际知名品牌进驻中国,力美健、英派斯等国内大型俱乐部也纷纷成立。而成立于1996年的威尔仕,也很自然地凭借着先发优势,在热闹无比的健身行业中占据着一席之地。
威尔仕的成功,除了踩准时代风口,还离不开王文伟在背后的运筹帷幄。
运动员背景出身的王文伟,以运动员特有的坚韧和专注,对待每一家新开的门店都要求极高,坚持在用户反馈高度满意、员工有序运转后,才考虑下一家新店的选址。在成立十年之前,王文伟都贯彻这种克制式的扩张策略。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威尔仕的策略开始转变。2006年之后,威尔仕开始入驻上海的地标中心,如陆家嘴、金茂大厦、正大广场等,并引进了新西兰莱美系统与诺德士Nautilus健身系统,提升了服务标准,为消费者提供了与国际健身风尚接轨的运动体验——王文伟曾直言,威尔仕就是为精英阶层打造的高端健身房。
如王文伟所设想那般,“高端”逐渐成为威尔仕身上最显眼的标签。
如其所言,“高效的俱乐部运行环境和专业的健康知识背景,使威尔仕健身成为中国商业健身俱乐部排名头部的健身品牌。”
曾靠82家店,估值逼近30亿
自1996年创业起,王文伟的野心也绝不满于健身行业龙头。
2007年,王文伟注册成立威康健身管理咨询(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威康健身”),彼时王文伟便开始筹划赴境外上市,还为此搭建了 VIE协议控制架构。
显而易见,赴境外IPO的想法并未落地。对此,官方表述为,“由于威康健身的经营实体均在境内,出于对境内资本市场的良好预期,经过对比境内外资本市场并审慎考虑后,威康健身放弃境外上市计划。”
于是在2009年起,原VIE架构拆除,赴境外上市相关协议也就此终止。值得一提的是,威康健身于2015年6月收购了威尔仕100%的出资额。因此,威尔仕由王文伟直接控制的公司变更为威康健身的全资子公司,威康健身对威尔仕的协议控制关系变更为股权控制关系。
在尝试赴境外IPO未果之后,王文伟一度计划将威尔仕健身带向新三板市场,寻求新的资本化路径。2015年,威尔仕健身的上市计划被提上日程,但随后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和公司战略的调整,这一计划并未成行。
上市折戟后,王文伟并不气馁,计划通过“收购”这一途径撬动资本杠杆,让资本带着威尔仕起飞。
2016年12月,贵人鸟一则《关于签订收购有关健身休闲产业资产框架协议的议案》公告,将王文伟的计划带出水面——同日,王文伟发布《威尔士董事长致员工的一封信》内部信,并在文中透露,威尔仕将与贵人鸟合并成为一家新的上市公司,意图打造中国最大的体育健康行业上市公司。
针对该收购案,贵人鸟前后披露了诸多消息。其中,便包括已成长为健身行业标杆“威尔仕健身”的市价——“本次交易的标的资产为交易对方合计持有的威康健身100%股权。威康健身100%股权的预估值区间为22亿元-28亿元,标的资产的交易价格初步确定为27亿元,对应的市盈率为64.27”。
让贵人鸟开出27亿元高价的威康健身,在彼时,其净资产为9655.89万元,净利润则为4200万元;门店数量为82家,在籍会员数量为209890人,简而言之,单店估值已超3000万。
但这起收购案,历时数月仍以无果告吹——2017年9月,贵人鸟宣布终止对“威尔士健身”母公司威康健身的资产重组事项,“在目前市场环境下,本次重组交易双方在交易对价和支付方式等关键条款上无法达成一致。”
贵人鸟收购案终止时隔一年,威尔仕健身被曝出即将被LVMH集团旗下的基金L Catterton收购,交易已经进入实质交割阶段。彼时市场消息为,“交易整体预计估值约30亿元。”
L Catterton,这个名字在全球投资界享有盛誉,它是由两大投资巨头——LVMH集团旗下的私募基金和不动产投资机构L Captial,以及美国私募投资公司Catterton于2016年合并成立的基金。主要投向消费领域,一度被誉为全球消费品牌“收割机”。
在对威尔仕出手前,L Catterton便对健身和健康领域Pure Barre、Bodytech、Peloton、Equinox、SoulCycle和ClassPass等明星创业企业进行过投资。
在2018年底,工商变更显示已经完成,L Catterton并购了威尔仕健身母公司威康健身。进入到2023年底,该基金进一步注资威康健身,包括增加注册资本和补充流动资金。
然而,即便抱上了LVMH这根大腿,威尔仕健身也难逃接连倒闭的命运。
谁能成为威尔仕的白马骑士?
威尔仕健身的溃败,实则早有预兆。
在贵人鸟拟收购威尔仕期间,收到上交所出具的《问询函》,其中特提及,“预案披露,威康健身无土地使用权,仅有一处房产,门店经营主要依赖租赁。”
彼时,贵人鸟回复称,“从威康健身及其子公司现有租赁合同来看,威康健身及其子公司租赁房产的剩余租赁期限主要集中于5~8年,整体租赁期限较长,3年内到期的租赁房产占比仅为14.41%,较长的租赁期限保证了经营场所的持续运营。”
值得注意的是,“5~8年”对应的,正好是2021—2024年。
换言之,2024年是威尔仕健身门店租赁期限到期的大年,原“‘承租方同等条件下优先续租’或类似安排”,以及“威康健身及其子公司的门店多处于城市核心商圈内,威康健身因其具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其与商圈的出租方构成互利共赢的关系,双方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还有“在房产租期到期之前,威康健身也将提前与出租方沟通,争取顺利完成续租,即使遇到不能续租的极端情况,也可通过在原经营场所附近的位置开设新店,满足老客户的健身需求,保证持续经营”等有利因素,在当下的2024年已然不中用。
租赁到期清退,成了威尔仕健身的唯一选择。这也是为何在2024年,威尔仕健身闭店大潮汹涌而至的主要原因。
与此同时,正如威尔仕健身所言,“自2020年疫情以来,受宏观经济下行、消费降级、健身市场环境竞争的不断加剧、竞争对手倒闭带来的市场恐慌等因素影响,给公司经营管理带来了重重困难与挑战。”
过去几年,倒闭或暴雷的健身房品牌,也远不止威尔仕一家。
2023年2月,梵音瑜伽在官方公众号发文称,由于巨额债务压力,梵音瑜伽全国80家门店暂停营业;同年5月,同为行业龙头的一兆韦德在欠薪倒闭舆论中被传“跑路”;2024年4月,Space健身房宣布停止经营进入清算,但已于7月宣布回归;同年6月,卡莫瑜伽在官方公众号发文称,因资金链断裂永久闭店,并表示“当下没有退费能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威尔仕健身的未来显得扑朔迷离。
尽管身后背靠LVMH旗下基金L Catterton,为其提供了资金支持和国际化资源,但威尔仕健身仍需面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和内部经营的挑战。
眼下,谁能成为威尔仕的白马骑士,助其渡过难关,目前尚未可知。威尔仕健身“优化运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自救措施,能否成为其转型的突破口,同样还需要市场和时间的检验。
健身行业的竞争格局正在重塑,威尔仕健身能否在这场变革中找到新的生存之道,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