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袁记云饺在官方微信上发布致歉公告,“辜负了广大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
稍早之前,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餐饮食品安全大检查结果显示,袁记云饺涉事门店因食物中混有异物,已被立案调查。
没法再遮遮掩掩,只能承认自身管理有问题——此前一直不停犯规,疯狂触碰食安底线的袁记云饺,终于认怂。
但能不能改好,期望可别太高。
食安问题频发
本次通报中,招牌名称为“袁记云饺”的北京府学餐饮管理发展有限公司存在食物中混有异物的问题,违反《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第一款第(六)项的规定,被立案调查。
此前已经有媒体曝出《北京一男子称在袁记云饺用餐时吃出蚯蚓,多人反映有类似遭遇》,报道了消费者焦先生11月19日在北京市海淀区袁记云饺六道口店用餐时,14元购买了一份鲜肉云吞面。用餐到最后时,他发现面内有一条长约3厘米的紫黑色蚯蚓。向商家反映后,店家仅提出退回14元餐费。
一只蚯蚓的出现,很可能意味着原料的污染,抑或是加工场所的卫生条件堪忧。
但店家居然能如此“淡定”,无非是品牌方的监督力度相当有限,或者是此类事件司空见惯,已经麻木。
袁记云饺在全国的门店数量已超过三千家,但最近却频频出事。不光不止一次吃出蚯蚓,还有人爆料吃出过蟑螂、石子、小塑料片。这次海淀区市场监管局的通报中确实也还有其他门店的问题,已责令整改。
店家生意越做越大,食品安全管理全过程更要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原材料采购、储存运输、加工制作、食品监管,哪个环节出问题都不行,更不能由消费者买单。
消费者期待“真诚”
关于袁记云饺的争议并非突如其来。
2023年,关于门店大妈“表演”现包饺子的讨论,便已经多次登上热搜。但袁记云饺置消费者的核心疑问于不顾,而是纠结于“名词解释”,令人大跌眼镜。
麓山君也曾在《袁记云饺 | 不“鲜”的三宗罪》中,提出过类似的质疑,而袁记云饺的应对是试图删帖,称“袁记云饺是预制菜”表述错误,“根据国家市监总局最新发布的《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袁记云饺门店的饺子云吞属于速冻面米食品范围,并不属于预制菜。”
事实上,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是2024年3月才发布,而麓山君的文章早在2023年11月就已经刊发。
更重要的是,消费者关心的是吃下去的东西新不新鲜,给个什么称呼无关紧要。障眼法用得越多,对消费者知情权的伤害就越大。
2024年,更多媒体的报道直指这一问题。据多名袁记云饺的前员工透露,袁记所宣传的"现包现卖",其实大多是饺子皮和馅料在中央工厂预制而成,通过冷链物流配送到各个门店。
而店员们每天扮演的,不过是一场"现包现卖"的表演秀——"饺子皮和馅都是提前做好的,我们每天就是装盘、上锅,煮好端给顾客。"
更让人吃惊的是,就连袁记标志性的"骨汤",也不过是用速溶粉冲泡而成。
实际上,消费者抵制的并不是预制菜,而是感觉被欺骗。明目张胆地利用消费者的信息不对称,翻车在所难免。这次被监管部门立案,实属必然。
扩张背后隐忧重重
在大妈们卖力“演出”的加持下,袁记云饺扩张有道:2020年开店数为376家,而2021年、2022年、2023年每年新增门店数均超过800家。
但这么迅速的扩张,管理是否跟得上呢?
2024年6月,对佛山市禅城区金顺肉菜市场店稽核中,发现橱窗上一次性打包盒内存在飞虫尸体,整改措施就是“清理并废弃打包盒”——让人想起《笑林广记》中外科医生给中箭士兵疗伤,就是剪掉箭杆而已。
同月,对成都市成华区霆彪中环广场店稽核时发现,门店人员直接踩在做馅台上更换粘蝇纸,整改措施是“要求门店不可直接踩在做馅台上”——即便是加盟店,事前的最基础的培训难道都没有吗?
一味做大规模,如果连基本的管理都做不好,对品牌的反噬也就难免。
麓山君不得不再次发问:如果袁记云饺不能解决频频发生的食安问题,规模再大也如同建立在沙滩上的城堡,品牌能支撑多久?
文章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