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在难生草木之地,守护一峰骆驼

是个人物

2025-01-01 08:27 广东

71098 0 0

「如果这戈壁没有骆驼,那也不是戈壁了。人离不开骆驼,骆驼也离不开人。」守护骆驼,不仅是守护这种生灵,更是守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守护一种更细微的人情。

文| 梁宋

编辑| 楚明

边地的生灵

骆驼,对于大部分人而言,都是遥远而陌生的。如果不曾在牧区生活过,不曾真正与骆驼相处,人们对于骆驼,就只有一些浮光掠影的了解和粗浅的想象。骆驼是「沙漠之舟」,有毛茸茸的脊背,高高隆起的驼峰,再深入一点,就有些词穷了。

人们喜欢骆驼制品,会称赞骆驼全身都是宝,驼毛可以制成昂贵的驼绒披肩,驼奶被誉为沙漠中的白金,而骆驼总是沉默地站在那里,样貌模糊而片面。说来惭愧,人类生活中最常见的关于骆驼的景象,是它们在景区或是动物园里披着大红绸布乖顺地等人爬上去骑乘或合影的样子。

那么,生活在大自然中,在人类过度介入之前,在更开阔的旷野之中,在一种更平视的眼光里,骆驼是什么样的一种存在?

乌拉是一位养驼人。他生活在内蒙古巴彦淖尔乌拉特后旗的戈壁上,那里毗邻蒙古,边境线长190多公里,地形地貌复杂。乌拉独自居住,距离最近的邻居也有18公里,他和几十峰骆驼一起生活。

讲述骆驼的故事,乌拉有充分的资格和正当性。这是过去几十年陪伴他的日常之物。在蒙古族的语境里,骆驼实在不稀奇,它们是生活一部分,甚至可以说是生活本身。

「戈壁上先有了骆驼,再有了人」,这是乌拉随口说出来的话,朴素又富有哲思。他想表达的是,在他生活的这片土地上,骆驼无疑是重要的,甚至是高于人类的,牧民对于骆驼,内心有一种敬重的情感。

人们喜爱骆驼,从外形开始。当地人认为,骆驼很美,是「全兽」,它兼具十二生肖的特征:鼠耳、牛脊、虎爪、兔嘴、龙脖、蛇眼、马鬃、羊鼻、猴毛、鸡凤、狗踵、猪尾。为了展示这种美,牧民会举办幸福家庭选美比赛,家庭成员们身着色彩艳丽、做工精美的蒙古袍,带上自家最美的两匹骆驼搭配各色配饰,美美赶来参赛。

骆驼不仅美,而且温厚,总在助人。在还没有车的年代,骆驼是牧民的「车」。各家各户迁徙、转场、采买,都离不开骆驼。很多人以为骆驼慢吞吞的,其实并不是,它跑得快的话一个小时可以跑70多公里,速度和小汽车没太大区别。一峰成年骆驼最高载重可达一吨,驮运近300斤的物资日行程可达35公里。在缺水缺食的沙漠里,骆驼不吃不喝可以存活60多天。当地人有一个生存的技巧,在戈壁滩上顺着驼印就一定能找到水。

内蒙古词作家克明曾这样描述骆驼,它降生的所在,应是星球上最恶劣的环境,沙漠这个字眼的背后,总在闪动着死亡的阴影,它吞咽着最粗粝的食物,却背着最沉重的负担,跋涉着最艰难的旅程。

更重要的是,乌拉和族人都相信,骆驼是很「灵」的生物。它们有着长而深情的睫毛,多毛的耳道和可关闭的鼻孔能够防止风沙伤害身体,宽大的脚掌能够在沙漠上不陷下去。骆驼是认识人的,对于亲近的人,它们会靠近蹭蹭你,跟主人感情特别深的骆驼,分离时甚至会流泪。

戈壁上的孩子几乎都听过这个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神将茸角赐予骆驼,作为它虔诚之心的回报,一天,游手好闲的鹿过来跟骆驼借茸角,想用它们装饰自己去参加盛典,骆驼相信了鹿的话,把茸角借给了它,但鹿再也没有把角还回来,从那时起,骆驼就像我们看到的那样,一直眺望远方,凝视着地平线……这是牧民眼中的骆驼,一种静默、庄重、心软的存在,也是一种美好的象征。

内蒙古人遇到婚丧嫁娶、生老病死的人生大事,常常会有骆驼的相伴。婚嫁时,人们喜欢用珍贵的白骆驼来迎娶新人;长者离世后,驮载遗体的往往是逝者生前最喜欢的骆驼,假如遗体中途从驼峰上掉落,人们会认为,这里就是亡者自己选定的长眠之地。

这是人和动物的互信与交融。乌拉总是用一种很亲切、很平常的语气讲述骆驼,就像谈论一株梭梭草、一顶帐篷,一个一起长大的朋友、一位家里的成员。「如果这戈壁没有骆驼,那也不是戈壁了。人离不开骆驼,骆驼也离不开人」,这句话他重复了好几遍。正因为骆驼如此重要,一旦家里的骆驼丢了,对于牧民而言,就像骨肉分离,像孩子丢失,寻找骆驼是他们的本能,尽管旅程往往充满忐忑、不安甚至悲伤。

回到戈壁的年轻人

格日乐今年30岁,是乌拉特后旗戈壁上的年轻人。

「戈壁」在蒙古语中的意思是「难生草木之地」,那里地势平缓,地面的细沙已被风刮走,只剩下大小不一的砾石,植被异常稀疏,完全没有呼伦贝尔和锡林郭勒的水草丰美。格日乐自己也说,他生长的地方植被不发达,草场上「都是柴火棍子一样那种植被」,只有这样的超旱生植物才能抗寒,防风沙。

格日乐从小和骆驼一起长大。骆驼的生长节律影响着牧民的生活,春夏之交,往往是家里一年中最忙碌的时节,炎热的夏天尚未到来,牧民们会给骆驼烙印、穿鼻棍,以预防感染。到了5月中下旬,则开始一年中的重头戏:剪驼毛。6月之后,骆驼进入放养状态,任意在戈壁上觅食,一直到12月份,公驼发情,牧民会把公驼和母驼圈在一起,让它们自由配种。

在格日乐眼中,骆驼是很鲜活的动物。骆驼能听懂他说话,「比如说我叫它,喊它名字,它就会跑过来,其他人去了,它不过来跟前的」。骆驼还有自己的脾气,「有时候生气,会吐你口水,或者它正在吃草,没咽进去,就往你身上吐」,这些都是只有日常相处才知道的细节。

格日乐很喜欢骆驼,虽然他很少说出口。

22岁那年,他偶然拥有了一只刚出生的小骆驼,小骆驼的妈妈因为撞到围栏难产去世,导致小骆驼没有奶吃,格日乐就每天拿牛奶和奶粉喂它。骆驼产羔一般在3月份,戈壁仍然处于严冬之中,常常会遇到暴风雪,格日乐格外牵挂这峰小驼羔,刚刚出生的小驼羔毛绒绒的,非常可爱,他感觉自己有了一只「宠物」。

因为从小没有吃驼乳,小骆驼营养并不好,迟迟没有脱毛,别的骆驼顺利把毛脱了,它的毛脱得不成样子,「跟穿着一件棉衣一样」,格日乐给小骆驼起了个蒙古语名字,读音是「淖森戴」,意思是「毛球」。

我与格日乐通语音电话时,发现他社交媒体头像是一张骆驼的大头照,一问,原来是毛球小时候的照片,红棕色的毛,头微微昂着,脑袋圆圆的,眼睛亮晶晶,嘴唇周围一圈白色的绒毛,神情淳朴中带着点傲娇。格日乐聊到毛球总是「嘿嘿」笑。

4年前,格日乐决定从大城市回来,在家乡工作。他学体育出身,练的是射箭,在内蒙古队待过,退役后他也思考了很久,最终还是想回来。「外头有外头的好处,家乡有家乡的好处」,这并没有什么标准答案,格日乐觉得自己是戈壁上的孩子,他适应这里,「乌拉特后旗的牛羊肉,和外面市场上吃的牛羊肉都不一样」,他喜欢这个自己长大的地方。

一开始,父母并不希望他回来,牧区的孩子走出去不容易,父母希望他能够融入城市,往外走一走,很多周围的年轻人也确实是这么做的。

但格日乐有自己的想法。他找的工作,是中国平安的保险业务员。说来也是缘分,一开始只是因为家里的奶牛买了平安的奶牛险,他知道了这家公司,后来公司招聘业务员,那些招聘条件简直为他量身打造。

他会蒙古语,也会汉语,喜欢牲畜,公司需要推行「骆驼险」,政府补贴过后,每峰骆驼每年花费不到100元保费,就能得到保障,一旦骆驼遭遇意外死亡,可获赔1万元左右,相当于一峰骆驼近80%的价值。他觉得这份工作很有价值,可以保护骆驼,给牧民们一份安心。

很难讲格日乐回到戈壁工作和骆驼有多么强的关联,他也不是那种会把深情挂在嘴上的人,但一个事实是,格日乐家已经不养骆驼了,但他还是把毛球留下了。过去7年多,他看着毛球从两颗门牙,长到四颗门牙、六颗门牙、八颗门牙,骆驼长到八颗门牙算是成年了,毛球和他一起成长。

守护者

2021年,格日乐入职中国平安。招聘他的人是王靖。几乎所有保险从业者都有这么个心理过程,一开始对保险的理解比较粗浅,通过一次次为用户兜底,才逐渐理解保险深远的价值。

王靖也是那种对牧区有热情的人。每逢七八月份,用于治沙的蒿属植物花粉成熟扩散,王靖和很多内蒙古人一样,过敏非常严重,但他依然愿意留在这里,原因很朴素,就是离不开家乡,深度认同「保险保万物」的理念。

王靖招人也看重这种内心的驱动力,格日乐当时没有任何做保险的经验,王靖依然决定录用他,他会蒙古语也会汉语,这只是最浅层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他是牧民的孩子,只有在这片土地长大的孩子,才能发自内心地理解牧民在想什么,他们的顾虑是什么,才能发自内心地去科普保险,做好每一次理赔。

骆驼险刚刚推行时,对于这种新鲜事物,牧民是很抵触的,他们觉得保险没什么用,「一说就逃,觉得你又来卖保险了」。

格日乐很会想办法,他知道这里的事务运行逻辑,会找到当地说话有分量的人,先把这个人给说通了,才能更好地推行下去。

保险工作是很细碎的,牧民买了骆驼险,需要给每一峰被保的骆驼植入一个芯片,以便出险时确认它的身份。格日乐对骆驼很了解,知道骆驼的动脉比较大, 跟大拇指一样粗, 打在大动脉里芯片容易找不见,最好打在脖子中下方(脖子两侧容易在动物撕咬时丢失),至于深度,应该是打在皮与肉之间,这样不会随着血液游走,这些都是他自己摸索出来的经验。

遇到出险时,格日乐需要及时去到现场,扫描骆驼身上的芯片。戈壁上没有那么多标准的「路」,牧民与牧民家之间,都是牧民自己走出来的路,各家各户离得有几十公里远,外人很容易迷路。

格日乐是这里的「活地图」,他了解这片土地,有一种天然的方向感,在牧区长大的人,无论是刮风下雨,白天黑夜,方向是不会出错的。王靖也说,「不论再晚,只要天上有星星有月亮,没有路标,格日乐也能够把大家安全地带回来」。他对格日乐心存一份真诚的感激。

牧民乌拉是购买了骆驼险的一员。在内蒙古边境,牧民保护骆驼有一个困境,是「狼害」。很长时间以来,骆驼遭了狼害,「害了就是害了,没办法」,现在,他们有了一重新的兜底,保险让他们能获得一些经济上的补贴和安慰。

前段时间,乌拉家有一峰三岁的母驼丢了,毛色偏红黄色,刚生下驼羔不久。他报了保险,格日乐和他一起去寻找丢失的骆驼。

格日乐能够理解乌拉的心情,骆驼对于牧民来说就像家庭成员,骆驼不见了,「活着,死了,必须找到它,最起码你找到了,看一看,心里面才踏实」。

那天,他们找了很久才找到丢失的母驼,确认是遭了狼害。格日乐不知道说些什么,沉默地用扫描仪扫到了芯片,「0378」,这是母驼的芯片编号。

4年时间,格日乐理赔了几十峰骆驼,这几十峰骆驼里边,遭狼害的数量最多,第二多的是遭遇车撞。骆驼身子结实,病死的只是少数。送别这些骆驼,格日乐更深切地体会到了大自然的规律与残酷。

少为人知的是,在戈壁的环境里,骆驼是「草原五畜」中最能涵养生态的一种,它们不是环境的破坏者,而是守护者。

骆驼吃的是「走马草」,吃一顿要走几十公里,喜欢这里一口那里一口,给植物留出再生的充分时间。骆驼尤其爱啃食梭梭草、骆驼刺等沙生植物的嫩枝,这正好符合沙生植物需要平茬、剪枝的需要,只有骆驼将其顶部吃掉,它才会横向生长,渐成植被。如果没有骆驼,这些植物将会枯死。

不仅如此,「草原之灾」老鼠最喜欢在梭梭草下打洞做窝,严重威胁了梭梭草根系的生长。牧民们说,每当骆驼前来吃梭梭叶,都会顺便踩塌老鼠的沙窝。

这让格日乐觉得自己的工作有了更深远的意义——骆驼守护戈壁,他帮助牧民守护骆驼。其实在「骆驼险」的工作范畴里,帮助牧民寻找丢失的骆驼并不是格日乐的「分内之事」,但他如果有时间,都会帮助牧民去做一点这种分外之事,这是平安所倡导和希望的价值观,守护当地的平安,不仅守护「物」,更守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守护一种更细微的人情。

本真的、自由的、开阔的

作家阿来在《尘埃落定》里写,「戈壁是沉默的,它的石头、砂砾、灌木,甚至风,都是沉默的。这里没有多余的声音,一切都像是被时间磨平了棱角,只留下天地交接的单调线条」。

戈壁上的人也带有这样的气质,他们说话有一种粗粝和简单。我和格日乐聊起他的工作,他说不出什么华丽的言语,他也不喜欢用宏大的词语,许多总结性的话,都是别人点出,他笑着说,「是这个道理」。

谈到为什么回到家乡,他讲的是,「来到城市,就比较吵闹,就睡不着那种,戈壁滩上没有人,啥也没有,也没人吵你,也没人叫你,比较自由」。

这是戈壁滩上的孩子才能懂的表达。或许在他人眼里,戈壁贫瘠而荒芜,但在格日乐眼中,反而是开阔和自由。在真正的自然里,山脉,树和草,甚至人的生命,才显得真切而细致。

他喜欢甚至习惯戈壁上的一切,这里土地很平,灰扑扑的,春夏能见到一点绿,冬天光秃秃的土黄色,风沙刮得人脸生疼。这里很原始,人与人之间还喜欢见面交流。天气好的时候,这里星星和月亮是很亮的,格日乐最喜欢夕阳西下的时候,太阳快落下去,暮野四合,天地辽阔,「那比较好看」。

乌拉也曾有过类似的表达。他决定在旷野上度过自己的一生,他说,城市里看起来人和人挨得那么近,楼上楼下,但大家都不认识,我们这里大家隔了两三个小时的摩托车程,一聚在一起,大家都认识。

戈壁人的一天都是如何度过的?

听到这个问题,乌拉笑了,「哈哈哈,每天忙不过来的,事都做不完」。牧区生活不像城市,这里没有外卖,也没有好的网络,乌拉过着一种自给自足,很古早的生活,他要打扫蒙古包、喂养牲畜、生火煮茶,挤奶、做奶酪,就算一日三餐只吃奶酪和馕饼,炖肉的锅里只放盐巴,他也要认真地咀嚼一日三餐,这是从简单里生发出来的生命的丰富。

格日乐很享受现在的生活,他很喜欢这份工作,能够和他心爱的骆驼、戈壁以及牧民们打交道,并结结实实地为大家做一些实事。他的妹妹也回到了家乡,在当地政府工作,下了班就回来牧场,回到自己的草场上,「她那些宠物就比较多了,牛呀,绵羊,好几个呢」。

虽然家里不再养骆驼,格日乐还是给毛球找了个伴,「一只它就孤得不行」,有了伴,走到哪都两峰。那两峰骆驼,他养得也很自由,十天半个月都不去看一次。哪草好,它们就去哪了;哪有水,它们自己知道,喝完了再去找另一个地方。骆驼会在熟悉的区域内活动,有空的时候,格日乐会去找毛球,去摸一摸,逗它们玩。

今年,毛球7岁了,类似人25岁,正年轻。一峰骆驼的寿命可达到35年左右,不出意外的话,毛球可以陪他到近60岁。很难有宠物可以如此长久地陪伴,从青年到中年,从中年到老年,「等到我走不动了,它也走不动了」。

新年到来的前几天,格日乐又有了一个女儿,身长50厘米,体重3150g,他发布了一条动态:「母女平安。」平安,对于格日乐而言可以说是一个年度关键词,这是他的事业,也是他的希冀。新的一年,他希望大家都能平安。至于他在中国平安的事业,骆驼早已给过他启示,踏踏实实,慢慢做就好了,就像谚语里说的——骆驼走得虽然慢,但总能走到目的地。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