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集《青瓦诀》
郭金世先生是我在广西民大读书时的老师,他还是广西仡佬族中的代表性作家之一。作为广西十二个世居民族中人口最少的仡佬族作家,他对文学的热爱以及他的创作精神是难能可贵的。在他身上,我看到了一种民族的责任感与自豪感,同时也看到了一个作家对文学的坚守与努力。前几年他连续出版了《青㭎树》《苞谷花》《太阳河》等三本诗集。最近他说又要出另外一本诗集《青瓦诀》,且邀我写序。我记得他在第一本诗集《青㭎树》的后记中这样写到:“诗歌是可以还原一切的,故乡、亲人、爱情……这一切的一切,都可以淋漓尽致地还原。”这或许是他写诗的原动力吧。
自古以来,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无数人为之陶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宁静,“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壮阔,“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深情,“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豪放,“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沉痛,“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的哲理,“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豪情。这就是诗歌的魅力。
在我看来,诗歌是一种抒发情感、表达思想和哲理的艺术形式。它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内心的世界,也可以让我们思考和感悟人生。古诗词也好,现代诗也罢,诗歌以其独特的语言艺术,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也让我们认识到生活的艰难。诗歌,是我们的精神食粮,是我们的灵魂寄托,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道亮光,是我们心灵的一片慰藉。我们应该珍惜诗歌,热爱诗歌,在诗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郭金世的《青瓦诀》,不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扇心灵的窗户,一段段情感以及一种精神的寄托。诗集分为三辑,共收录他近两年来所写的171首诗,主要是通过一些事或物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一辑“旧器物”,以一些被时光淘汰的旧器物作为诗歌意象,还原一个时代的情感和意义;第二辑“忆过往”,通过回想过去的一些人、事和心情,以这些事情即诗意,抒发作者感情;第三辑“那些痛”,通过自己、家人甚至社会所承受的一些痛苦的书写,表达作者对生活与人情世故的感悟。这些诗歌,情感丰富、意象鲜明、意蕴深远,蕴含作者深刻的思考和独特的情感体验。
第一,《青瓦诀》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对生活、自然、人生等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思考,通过诗歌这一艺术形式展现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犹如一扇窗,既可以让读者感受到情感温度,也可以引发读者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探索与思考。
诗集中的很多诗歌都充满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时光走走停停,似乎过时的物件成为历史摆设/转过背,一切又似乎才刚刚开始/风吹来春天,大地依然焕发新绿/世间万物,没有结下一颗被灵魂遗弃的果子”(《旧器物》)。在生活的漫长旅程中,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点滴瞬间。这瞬间或许微不足道,却蕴含生活的美好。正是这些美好,让我们的生活充满色彩,让我们对未来充满期待。正是作者的敏锐捕捉到这些美好瞬间,并以诗歌的形式传递给读者,让读者也能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作者用心观察一切,关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感受生活的喜怒哀乐。“身高约一尺,用一节蛮竹做成/刨光外表一层青皮,露出泛黄色泽/打磨圆润,拿在手上一点都不滑/一件度量家人一日三餐的容器”(《米筒》)。在作者笔下,这些生活现象仿佛就在读者眼前发生。读者阅读诗歌时,也能感受到这些美好,仿佛亲身经历那一瞬间。诗歌的力量在于它能触动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让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一丝宁静,在平淡的生活中感受到一丝甜蜜。诗歌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不需要华丽的辞藻,也不需要复杂的结构,只需要真挚的情感和敏锐的观察,让瞬间的美好在时间的流逝中永不褪色,在人们的心中永远流传,像一颗颗明亮的星星,照亮了人们的生活,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世间万物,没有结下一颗被灵魂遗弃的果子”“一件度量家人一日三餐的容器”,既是对生活的记录,也是对生活的升华和解读,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从而得到思想启迪和精神满足。
作者对自然主题的探索和思考,也让读者对自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感悟。“一场雨铺天盖地,稀里哗啦的/被雨水充分淋透的人也顺势而为/狠狠地倒满一碗苞谷酒,一饮而尽/把一场雨摁进身体里,把一条河流深藏人间∥一场雨被风拦腰折断,渐渐停止/犹如飞扬的尘埃掉进泥土里,回归家园/也犹如雨滴变成水蒸气,还原本真/一些人被雨淋湿透之后,原形毕露”(《淋过的雨》)。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人们往往被琐碎的事物牵绊,忽略身边自然景观的美丽。正是基于对这种美的感悟,作者把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变成充满诗情画意的诗歌展现自然之美,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作者不仅描绘自然景观的视觉美,还通过听觉、嗅觉、触觉等,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自然的无穷魅力。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生活离不开自然的馈赠,人类应该珍惜自然,尊重自然的发展规律,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只有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家园才能更加美好,人类社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者还对人生主题进行深入的挖掘。通过对人生的思考,揭示人生的真谛和价值。“时光,对于世间万物绝对公平/不多也不少,没有偏爱一山一水/冰冷的阴霾暂时来大地上走一回/生活回归,生老病死,人生常态”(《那些年月》)。这些诗歌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人生的酸甜苦辣,既是作者对生活的深刻反思,也是对人生哲理的独特感悟。每一首都蕴含丰富的情感,让读者在阅读中不禁陷入沉思,品味出生活的真谛。作者对人生的感悟跃然纸上,那些锅碗瓢盆、花草树木、山水田园、生老病死都充满生机。通过诗歌传达对生活、对美好的追求,这些作品犹如一盏明灯,照亮读者前行的道路,让读者感受到人生的价值,帮助读者审视自己的生活,感悟人生的真谛,热爱生命,感受人生的美好与意义。
第二,《青瓦诀》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作者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使诗歌语言生动形象,富有画面感和节奏感。同时,作者还注重诗歌的形式美,整部诗集大多都是十六行诗,短小精悍,且意象丰富,使诗歌具有视觉和听觉的双重美感。这些特点,使《青瓦诀》成为一部具有独特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
诗集中的很多都充满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作者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将自己对生活的点滴感悟以诗歌形式表达出来,不仅是对生活的记录,更是对生活的赞美。“石匠手艺了得,精心雕琢磨盘上的牙齿/浅浅的沟壑,相互交错着背道而驰/只要有苞谷籽或其他五谷杂粮掉进嘴里/剩下粉末跟随磨盘旋转而吐露一地光阴”(《石磨》)。这些诗歌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让读者受到生活的美好在心头绽放。同时,作者用诗歌关注社会现象,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这种独特思维方式,使其诗歌充满创意和想象力。作者运用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将抽象的思想和情感具象化,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思想和情感。“灵魂被一朵云代替,正是曾经拽在手上的/那朵云飘过天空。一匹马驮起云朵摇摇欲坠/悬挂着喉咙有限的辽阔,哮喘还在延续/隐忍疼痛,走不出一朵云围堵的瘦小年月”(《隐忍》)。这样的诗歌既有深度又富有艺术性,读者既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又能欣赏到诗歌的艺术之美。作者的诗歌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生活的意义,体验到生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诗歌中的语言优美动人,如同一幅幅画卷,将读者带进作者所描绘的诗意世界。
作者还注重诗歌的形式美和诗歌的音韵美。每一首诗歌都呈现出独特的视觉效果,读者阅读时,心里产生一种清晰的画面感,从而更好地沉浸于诗歌的世界里。在听觉方面,诗歌富有韵律和节奏,使诗歌具有音乐般的韵律感,让读者在阅读诗歌过程中感受到音节的起伏和节奏的变换,并产生心情愉悦的体验。诗集还注重诗歌的内涵表达,通过阅读,使得诗歌的意象、情感和思想更加深入人心,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作者所要传达的主题和情感,也可以更好地欣赏到诗歌的魅力,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智慧。
第三,《青瓦诀》具有浓厚的人文情怀。作者关注人的命运,关注社会现实,关注个体的情感体验,用诗歌形式表达对人生、人性以及社会的深刻思考和关怀。在诗集中,作者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描绘生活的丰富多彩和人性的复杂多变,关注个体的情感世界,深入挖掘人内心深处的喜怒哀乐,并将这些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在诗句中可以看到作者对个体情感的细腻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友情的珍贵以及生活中的点滴幸福和挫折。这种对个体情感的关注,使这部诗集充满温度,让读者从中找到共鸣,感受到人性的真挚。作者还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刻的反思,揭示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问题。这种关注人类命运的情怀,让这部诗集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使读者深入思考自己的人生和价值,也深刻体会到作者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激发读者的情感和思考,引导读者关注生活、关注人性、关注社会,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和这个世界。例如诗集中的《魂归何处》就充分地体现一种浓厚的人文情怀。
一阵飞机轰鸣声呼啸而过
瓦砾四溅,人间一片废墟
亲人毫无踪影,一个小女孩没有哭喊
愤怒,没有疼痛的目光灼伤医生的手
暖心安慰也无济于事。内伤严重
小女孩离开人间,目光依然坚毅
像暴风骤雨那样,一阵炮弹轰炸
活着的人毫无方向地奔跑
一个小女孩抱着弟弟的奶粉罐
挤在人群中,一切事物慌乱如麻
“他们炸毁了我们的房子”
“怎——么——办——?”
“我们逃离,我们不知道要去哪里?”
魂归何处?何处又是何处?
人间或天堂亦或地狱?唉……
那些老人或小孩真的无能为力
难道一切都是归于无能为力吗?
世界如此沉默
当前世界之大变局,给世界和平道路带来很多不确定因素。《魂归何处》通过巴以战争中的两个小片段,用20行诗句的形式,反映战争的残酷性和非人道性,以及对平民百姓的巨大伤害。第一节描述的是“一阵飞机轰鸣声呼啸而过”之后,地面上被炸弹炸得到处“瓦砾四溅”“一片废墟”,废墟中的“一个小女孩没有哭喊”,只有愤怒的眼神,因为“内伤严重”,医生也无法挽留她的生命,“小女孩离开人间,目光依然坚毅”,这种“死不瞑目”的情形是何等的残忍与愤恨?第二节描述的是“一阵炮弹轰炸”之后,平民百姓在慌乱中“毫无方向地奔跑”,“一个小女孩抱着弟弟的奶粉罐”“挤在人群中”一边哭一边喊“他们炸毁了我们的房子”“怎——么——办——?”“我们逃离,我们不知道要去哪里?”连续三个问号的呐喊令人撕心裂肺,同时也喊出了战争的残酷性。第三节作者用了三个问号询问人类命运的悲剧性,“魂归何处?何处又是何处?”“人间或天堂亦或地狱?”战争对于“那些老人或小孩真的无能为力”。第四节话锋一转,“难道一切都是归于无能为力吗?/世界如此沉默”,作者以自问自答的方式,用两句诗作为结束,质问那些亲自发动战争或在背后指使战争的政客们,难道为了一己私欲就罔顾平民百姓的生死吗?为什么人类社会发展至今还不能和平相处?人类文明的发展何去何从?
这首诗蕴含深刻的思想内涵。不仅仅是对战争现实、人物情感体验的描述,更是在这些描述中融入作者对人类命运与社会现实的独到见解和深刻思考。这首诗歌探讨人类存在的意义、人生的无常和变幻,或是对战争与人类生存关系的反思,这些思想内涵使得诗歌赋予文学作品更加深刻的哲学思考。同时,这首诗歌语言生动形象,富有画面感和节奏感,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语言的极致追求。通过精准的用词和句式结构,使得这首诗像是一幅精美的画作,令人回味无穷。这首诗歌充分体现浓厚的人文情怀,作者对人性、人情、人生百态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关怀。作者关注社会的不公、百姓的苦难,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真挚情感充满热爱和珍惜。这种人文情怀不仅使诗歌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也使诗歌成为人类情感的寄托和共鸣的载体。
总的来说,《青瓦诀》不仅是一部难得的文学作品,更是一份丰富的精神食粮,可以滋养读者的心灵,引发人们对生活与人生的思考。198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诗人约瑟夫·布罗茨基说:“诗歌是人类记忆的表达。”诗集中,无论是“旧器物”中的那些过时了的生活器物,还是“忆过往”中的那些往日往事,亦或是“那些痛”中的所有疼痛,在作者看来统统都属于“过往”,但这些“过往”的事物在作者心目中想忘又忘不掉,最终成为心中永恒的记忆。于是,作者极力用诗歌的形式把这些“过往”一个个还原出来,展现了作者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对现实生活的感慨以及怀有些许美好的期盼。
是为序。
2024年10月于北京
作者 王 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