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蜂总科—茧蜂科
真核生物域
动物界
真后生动物亚界
蜕皮动物总门
节肢动物门
六足亚门
昆虫纲
有翅亚纲
新翅下纲
膜翅目
细腰亚目
寄生蜂下目
姬蜂总科
茧蜂科
茧蜂科(学名:Braconidae),又名小茧蜂科,为膜翅目的一个科。茧蜂科种类很多,分布广泛,已描述超过10000余种,保守估计还有约30000种有待发现。中国已记录的约400种。茧蜂是一种常见的天敌昆虫,幼虫在其他昆虫体上拟寄生生活。茧蜂科寄主范围广,主要寄生于鳞翅目、双翅目、鞘翅目和膜翅目等的昆虫,在害虫自然控制和生物防治领域有较高的价值。
1.形态特征
体小至中形。形态与姬蜂极相近,其区别在于:前翅无第2回脉,腹部第 2~3背板已愈合,之间虽有缝的痕迹,但已不能自由活动。此外,体型一般较小,多数在10毫米以下,以3~7毫米的居多。触角细长。腹部较短。不少种类肘脉第1段完整而第 1肘室与第1盘室分开,也有极少种类翅脉相当退化。
2.生活习性
前翅仅1根回脉,腹部较短,较小型的寄生性细腰亚目蜂类。茧蜂种类为寄生性,主要寄生于鳞翅目、双翅目、鞘翅目昆虫;也有些种类寄生于膜翅目(叶蜂、蚁)和脉翅目昆虫;还有少数种类寄生于半翅目和啮虫目等不全变态昆虫。茧蜂大多是益虫,它们寄生于许多重要的害虫,对害虫的发生数量起一定的控制作用。但也有少数种类寄生于益虫,如瓢虫茧蜂,寄生于七星瓢虫成虫,为一有害的种类。一般寄生于寄主的幼虫期,但也有寄生于蛹和成虫的,还有跨期寄生于卵至幼虫、卵至蛹和幼虫至蛹的。寄生在寄主体内、体外的都有,寄生体内的茧蜂幼虫成长之后往往钻出寄主结茧。化蛹时均结茧,即使在体内化蛹的也有薄茧。
3.生长周期
茧蜂科隶属于膜翅目姬蜂总科,是自然界中一类常见的昆虫。都在昆虫体内外营寄生性生活,在害虫自然控制和生物防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茧蜂科是较大的科,种类多,形态变化大。体小形至中等大,体长2~12亳米居多少数雌蜂产卵管长度与体长相等或长数倍。复眼裸露,单眼8个;触角丝形,多节。翅脉般明显,前翅前缘脉与亚前缘脉愈合而前缘室消失,具翅痣,肘脉基段常存在而将第1肘室和第1盘室分开,无第2回脉,但也有肘脉或肘间横脉消失情况。并胸腹节大形,常有刻纹或分区。腹部圆筒形或卵圆形,基部有柄、近于无柄或无柄,第2~3节背板愈合,之间仅有凹痕,已不能自由活动。产卵管长度不等,有等长的鞘。
4.种类
麦蛾茧蜂,寄生于米蛾、印度谷斑螟、烟草粉斑螟、地中海粉螟、紫斑谷螟等幼虫体外,在仓库和家庭中常可见到;红铃虫甲腹茧蜂,寄生于红铃虫、金刚钻、甘蔗小卷蛾、大豆食心虫等,为卵至幼虫期寄生蜂;螟蛉绒茧蜂,寄生于粘虫、劳氏粘虫、禾灰翅夜蛾、条纹螟蛉、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苞虫、稻眼蝶、棉铃虫、棉小造桥虫、斜纹夜蛾和银纹夜蛾等许多种害虫的幼虫,茧似米粒状,颇为醒目;玉米螟长距茧蜂,寄生于玉米螟等幼虫;斑痣悬茧蜂,寄生于棉小造桥虫、棉铃虫、紫四眼尺蛾、棉大卷叶螟、桑红腹灯蛾、桑螟、桑剑纹夜蛾、瓜绢螟、甜菜夜蛾、斜纹夜蛾、银纹夜蛾、烟夜蛾、粘虫、稻苞虫、梨小食心虫等害虫的幼虫,其茧如小麦粒,有丝悬挂。
5.下属亚科
窄径茧蜂亚科(Agathidinae)
反颚茧蜂亚科(Alysiinae)
洞腹茧蜂亚科(Amicrocentrinae)
蚜茧蜂亚科(Aphidiinae)
肿腿茧蜂亚科(Betylobraconinae)
蠢茧蜂亚科(Blacinae)
臂茧蜂亚科(Brachistinae)
茧蜂亚科(Braconinae)
折脉茧蜂亚科(Cardiochilinae)
高腹茧蜂亚科(Cenocoeliinae)
悦茧蜂亚科(Charmontinae)
甲腹茧蜂亚科(Cheloninae)
平腹茧蜂亚科(Dirrhopinae)
茅茧蜂亚科(Doryctinae)
优茧蜂亚科(Euphorinae)
异茧蜂亚科(Exothecinae)
塬腹茧蜂亚科(Gnamptodontinae)
长茧蜂亚科(Helconinae)
厚腿茧蜂亚科(Histeromerinae)
滑茧蜂亚科(Homolobinae)
索翅茧蜂亚科(Hormiinae)
探茧蜂亚科(Ichneutinae)
长沟茧蜂亚科(Khoikhoiiinae)
软节茧蜂亚科(Lysiterminae)
长体茧蜂亚科(Macrocentrinae)
突胸茧蜂亚科(Mesostoinae)
鳞跨茧蜂亚科(Meteorideinae)
悬茧蜂亚科(Meteorinae)
小腹茧蜂亚科(Microgastrinae)
小模茧蜂亚科(Microtypinae)
奇脉茧蜂亚科(Miracinae)
蚁茧蜂亚科(Neoneurinae)
潜蝇茧蜂亚科(Opiinae)
怒茧蜂亚科(Orgilinae)
角腰茧蜂亚科(Pambolinae)
缺凹茧蜂亚科(Pselaphaninae)
内茧蜂亚科(Rogadinae)
阔跗茧蜂族(Yeliconini)
横纹茧蜂族(Clinocentrini)
内茧蜂族(Rogaolini)
屏腹茧蜂亚科(Sigalphinae)
锐眼茧蜂亚科(Telengaiinae)
刀腹茧蜂亚科(Xiphozelinae)
高角茧蜂亚科(Ypsistocerinae)
6.反颚茧蜂亚科
反颚茧蜂亚科(学名:Alysiinae)是属于茧蜂科下的一个亚科。
两室反颚茧蜂(学名:Synaldissp.),为膜翅目、茧蜂科。体长2.0厘米,触角1.2厘米:前翅长1.6厘米。体黄褐至褐色。头部横宽,褐色有光泽。触角粗短,16节,短于体长。触角、上腭、下腭须均黄褐。复眼小,单眼区小,头顶在单眼后有中纵沟,颜面明显隆起。胸部中胸盾片呈弧形隆起,小盾片隆起,前方横槽内具纵脊。并胸腹节具网状刻纹。前翅具2肘室,翅痣狭长,径室狭长,后翅狭长,后缘缘毛长,后中室狭,后臀室近于消失。腹部约与头胸部之和等长,第1背板具纵行刻条,其余背板光滑。产卵管鞘较短,约为腹长的1/5。寄主昆虫有稻苞虫等,主要危害水稻作物。
7.异茧蜂亚科
异茧蜂亚科(学名:Exothecinae)是属于茧蜂科下的一个亚科。
异茧蜂属(学名:Colastes)是属于异茧蜂亚科下的一个属。
毛腹异茧蜂(学名:Colastespilosiventris),属于膜翅目茧蜂科异茧蜂亚科。
(1)形态特征
雌:体长2.5—2.6mm。体黑色。触角基部和腹部第2背板之后暗红褐色。足褐
色:跗节和后足更暗,有些部位几乎黑色。须浅褐色。翅透明,翅痣暗色。
头:光滑,颜面下方和侧方、颊密布颗粒状刻点。头背面观宽为中长的1.7倍。上颊在复眼后弧形收窄。复眼横径为上颊长的1.3—1.4倍。单眼正三角形排列。POL为OD的1.5倍,ooL为POL的2—2.3倍。复眼椭圆形,具短毛;纵径长为最大横径的1.4倍,为颊高的2.3—2.7倍,稍小于颜面宽。颊高为上颚基宽的1.5倍。颜面宽稍大于颜面+唇基高度。口窝圆形,宽度为口窝至复眼最短距离的O.77倍。触角细,丝形,27—28节。第1鞭节长为其端宽的6.5—7.5倍,约为第2鞭节长的1.5倍。端前节长为其中宽的3.3—3.5倍。
胸:狭而长,背腹间稍扁;长为高的2.5倍。前胸背板有长颈,上方有深而清楚的、带横刻条凹痕。中胸背板在前胸背板上方稍微而圆形隆高。中胸盾片光滑,但小盾片前沟前方区域具纵皱。盾纵沟完全,稍斜。小盾片前沟不深,有明显中脊,斜,其长为小盾片长的O.4—O.5倍。并胸腹节后方圆形收窄。后胸侧板和并胸腹节具深而密的不规则皱纹。
翅:前翅与体等长。翅痣楔形,长几乎为最宽处的6倍;r脉发自翅痣中央之前;1-R1脉长为翅痣长的1.5倍;r脉与3-SR脉之间形成钝角;3-SR脉长为r脉的3.O—3.8倍,为2-SR脉的1.7—1.8倍;SR1脉长为3-SR脉的1.4—1.7倍;cu—a脉在1-M脉外方,其距约为本身长度。后翅m—cu脉骨化很弱,发自1r—m脉很前方;1-M脉(至m-cu脉)长为M+CU脉的1.5—1.7倍。后足腿节长几乎为最宽处的5倍。后足跗节明显长于后足胫节;第2跗节长几乎为基跗节的0.5倍,与端跗节等长。
腹:腹部稍长于头、胸部之和。第1背板长,具深纵皱,纵皱之间有许多不规则横皱,两侧向基部几乎呈直线收窄,无气门凹;气门位于背板中央前方;背板后方宽为基部宽的2倍,为长度的0.71—0.77倍。第2+3背板后方宽度为基部宽度的1.6—2倍,与长度相近;之间的缝弱,但侧方明显;第2背板中央长度为第3背板的1.5—1.7倍。第2背板基半或大部分(基部2/3)具刻皱,向后刻纹明显消失。腹部其余部分光滑。产卵管鞘侧观与第1背板等长,为前翅长的0.27倍。
雄:不知。
(2)分布范围
中国台湾(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