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知 原创作者丨思原 编辑丨蕨影
从1925年约翰·贝尔德发明第一台电视至今,整整百年时间,从二极管到等离子再到如今的LED、Mini LED、OLED等等,电视厂商们虽然在持续刷新用户的视觉体验,但一直没能出现一种接近完美的技术。
直到CES 2025展会开幕前夕,海信举办了一场显示技术发布会,全球首发了自研的RGB三维控色液晶显示技术,同时还在CES展出了应用该项技术的116英寸全球首台也是全球最大的RGB-Mini LED电视。
而这不仅成了本届CES首个黑科技“燃点”,并且与英伟达RTX 50同获CES 2025全球科技突破产品,在行业里,更是率先突破了光色同控的世纪难题,在色彩表现和节能等方面实现行业引领,成为电视行业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时刻。
一项显示领域的天花板技术
从显示领域过往历史来看,以三星、索尼为代表的日韩企业所深耕的QD-OLED电视,在此次CES之前是业内公认的色彩表现最好的存在,这种技术可以让其发光源产生的蓝色光线具有极高的色纯度,进而通过量子点转换得到高纯度的红色和绿色,所呈现的色彩也被认为“更接近人眼实际所看到的颜色”,鲜艳且准确,覆盖的色域范围也更广。
即便在峰值亮度、能耗、使用寿命等方面表现不如国内厂商擅长的Mini LED,但最直观的色彩上存在差距,也使得三星、索尼等厂商的OLED产品能够在高端市场分一杯羹。
但无论是QD-OLED 还是Mini LED,本质上都不能直接发出三基色的光,需要进行二次色转换这一额外步骤,也就是多了一层滤光片,这就导致无论怎么提高分区、提高亮度,始终都要损失一部分亮度和色彩,造成一定色彩偏差。
然而海信发布的RGB三维控色液晶显示技术则截然不同,其采用RGB三基色光源且分区控光控色的液晶显示技术,通过独立控制RGB三色光源的发光亮度,混合产生所需亮度和丰富颜色,无需二次色彩转换,这意味着在色彩的生成源头,便能够更加精准、直接地调配色彩,真正做到“三基色生万亿色”。
值得一提的是,以往的显示技术多停留在二维分区(空间)亮度控制,而RGB三维控色技术在此基础上增加了色度维度的控制,从单一的控光进化为光色同控。不仅能调控光线明暗,还能细腻雕琢色彩层次,让画面的对比度、层次感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
简单来说就是,这项技术将电视背光层以往传统的单色灯珠,创新升级为红、绿、蓝三种颜色的灯珠,从而直接生成彩色背光,每个点位需要什么颜色就直接生成什么颜色,使色彩更真实,细节更丰富。
从实际产品出发来看,海信在CES展台上展示的116英寸RGB-Mini LED电视,能够实现97% BT.2020的超高色域面积,比传统Mini LED提升20%以上,趋近业界最高色域标准的理想范围;拥有87%的色彩体积,高色纯度分别达到99%/92%/100%,光源控色精度高达3*26bits,在色域和控色精度这两个关键领域,将传统液晶显示技术远远甩在身后,甚至可以说超越了QD-OLED,创造了新的行业天花板。
技术的革新不止在这些看得见的方面,感知不强的环保节能层面,海信RGB-Mini LED同样表现卓越。
相较于QD-OLED电视及传统Mini LED电视,海信RGB-Mini LED电视能够实现节能20%以上。若按照全球15亿台电视保有量计算,全球每年可减少约4.9亿吨二氧化碳排放,这对于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有着不可忽视的助力,也让消费者在享受顶级视觉盛宴的同时,无需担忧高额电费账单。
自研双芯,为进化提供保障
其实RGB技术也一直是业内共识,同行都在积极布局,此前索尼也有过对相关产品的研究,只是一直未能实现量产,其中的关键原因便是三基色光源的发光控制、灯泡寿命等问题始终无法解决。
而海信之所以能够成功研发并且落地量产产品,核心就是依靠强大的自主芯片研发实力支撑,解决了RGB光色同控的芯片及控制系统难题,以及LED发光芯片的效率与寿命难题。
其中海信在已经更新多代AI画质芯片的基础上,自主研发全面升级成RGB光色同控画质芯片,单核处理能力提升70%,更强大的AI计算画质能力为更复杂的高精度控色提供了基础。
为了能够带来更好的色彩,海信还采用了RGB背光和液晶面板双重控光的架构,然而这对原有的颜色管理系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所以基于这颗芯片,海信独创了一套RGB三维控色控制系统,能够对液晶以及背光相关的显示模块进行全链路、全方位地控制,做到了背光与图像的极限同步,让背光和画面同步更新,进一步提升画面的观感。可以说重新定义了色彩管理系统。
此外,为解决LED三色芯片在效率、寿命、色偏及色纯等生态问题,海信依托旗下乾照光电自研了RGB-Mini LED背光芯片,它在材料和工艺层面有了巨大的创新提升,再结合独创的三维光色同控算法,三者互相加持,让一个分区上的三颗灯珠的寿命曲线达到几乎一致,而且还能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自动做抗老化处理,延长产品的整体寿命,提供稳定画质,为量产奠定了基础。
对于芯片在硬件的设计和材料工艺上,海信也下足了功夫,首创了图形化反射镜面,使发光效率提升15%;采用3倍厚度高致密PV层,大大延长了芯片在高湿环境下的寿命;自研的复合衬底长晶工艺,实现三色芯片发光角度一致性提升50%;窄光谱外延生长工艺的应用,让G芯片光谱半宽降低了27%。
也正是因为这些工艺的结合,才让芯片性能得到全面提升,为色彩准确性、稳定性、显示效果提供了坚实的硬件基础。
需要注意的是,当下RGB三维控色液晶显示技术备受关注,也有其他品牌趁机宣传推出了具备该技术的产品。但实际上,这类产品可能仅仅配备了RGB-Mini LED光源,却缺少最为关键的RGB光色同控芯片。也就是说,这些产品和QD-Mini LED产品类似,本质上依然是白光光源,并不能对RGB光源进行分区动态控色,色彩效果存在明显差异。
全球显示领域来到“中国时间”
长久以来,日韩企业凭借先发技术优势与深厚专利积累,在全球显示领域占据高端话语权,中国企业多处于追赶状态。直到近几年中国厂商开始发力ULED、Mini LED,通过不断的更新、迭代,才逐渐走到前排,开拓出一条能与OLED抗衡的新路线。
不久前在韩国举行的UBI研究会议上,参会的行业专家们一致预测“2024年Mini LED电视出货量将首次超过OLED电视出货量”。研究数据显示,2024年Mini LED电视的出货量或将达到680万台,比预计的2024年OLED电视出货量高出40万台。
事实上,如今的海信在大屏高端市场已然成绩斐然。奥维云网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第50周,在国内百英寸及以上电视市场,海信电视销量占比38.03%,销售额占比44.12%,均稳居行业第一。全年累计来看,海信在百英寸及以上电视市场的销量和销售额占比分别为40.16%和45.79%,继续领跑行业。
在海外市场,海信也属于优等生。据Omdia数据显示,2024年第三季度,海信100英寸电视全球出货量占比高达63.4%,连续四个季度位居首位;在美国市场,2024年,海信1000美元以上的市场份额同比增长了4.7倍,成为中国增长最快的高端电视品牌。这一系列耀眼成绩背后,是海信多年来坚持技术创新、深耕高端市场的必然结果。
海信此次携RGB三维控色液晶显示技术以及应用该技术的116英寸RGB-Mini LED电视强势登场,凭借底层技术创新、自研芯片突破以及完善的全链路协同系统,为业内进入RGB多基色显示时代找到了方向,打破了日韩企业在OLED技术上的领先优势,在显示技术的核心指标上实现超车,引领全球显示行业进入全新的竞争赛道。
未来,随着RGB-Mini LED的普及,相信消费者完全可以轻松享受超越以往超高端机型才具备的色彩显示体验,海信也有望继续乘风破浪,进一步巩固并扩大其市场领先地位,推动整个显示行业持续进化,让世界见证中国科技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