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蠹虫下目—食骸虫科〈窃蠹科〉
真核生物域
动物界
真后生动物亚界
蜕皮动物总门
节肢动物门
六足亚门
昆虫纲
有翅亚纲
新翅下纲
鞘翅目
多食亚目
长蠹虫下目
长蠹虫总科
食骸虫科〈窃蠹科〉
食骸虫科(学名:Anobiidae)又名窃蠹科,鞘翅目长蠹总科的1科。
1.外形特征
体长2-6mm;红或黑褐色;卵圆形,体表具半竖立毛;头部被前胸背板覆盖;触角9-11节,端部3节明显膨大;上颚短宽,三角形;上唇明显,但非常小;前胸背板前端圆,后缘弧形相连;鞘翅具明显的纵纹;足细长,前足基节窝开放,基前转片外露,后足基节横宽,具沟槽,可纳入腿节;跗节5-5-5;腹部可见5节。幼虫蛴螬型,触角2节,腹部各节背面具横的小刺带。
窃囊为小型种类,卵圆与长椭圆形,红褐与褐色。触角10~11节,少数8~9节,锯齿状、栉齿状与棒状。前胸背板常隆起。腹部5节。幼虫蛴螬型,乳白色。足4节,跗节端部具弯曲的爪。多以幼虫越冬。由于物品的运输,一些种类得以广泛传播。
2.生活习性
仓库害虫,主要危害食品、烟草、药材、水产干品等。
档案窃蠹,又名书窃蠹,多产于档案图书皱折、装订线等处。一般危害干的动物物质与植物物质。窃蠹为小型种类,卵圆与长椭圆形,红褐与褐色。多以幼虫越冬。由于物品的运输,一些种类得以广泛传播。
3.为害
一般为害干的动物物质与植物物质。世界各国普遍发生的烟草甲是烟叶、香烟、雪茄的重要害虫,还为害人参等中药材,在中国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南地区。药材甲是干面包、药材、图书、档案的重要害虫,还可以损害铅板,分布世界各国与中国各省区。Anobium与Xestobium等属是硬木家具的害虫。
4.分布范围
本科昆虫通称窃蠹。已知100属1150种,分布世界各地。中国记载11属11种。
5.档案窃蠹
档案窃蠹(学名:Folsogastrallussauteri),属鞘翅目长蠹总科窃蠹科。
(1)形态特征
成虫:长椭圆形,体长2.2-2.5mm,宽1.0mm,栗褐色。头部略呈球形,假死时缩入前胸背板,爬动时露出一部分。触角棕黄色,9节,被细毛,端部3节向内侧膨大,末端节略呈纺锤形,第七、八节略呈三角形,第二至第六节较细,呈椭圆形,栖节较粗大。前胸背板梯形,宽大于长,前缘两侧向下卷超过半圈,前缘侧角小于直角。鞘翅基部和前胸背板等宽。腹部背板可见8节,腹板明显可见第三、四、五、七节。第六节腹板较短,前缘凹下,隐藏于第五腹板下。雌雄成虫外形差异不显著。雄虫第一围阳茎片较宽,端部圆弧形,密被长毛。第十腹节为圆弧形凸起,紧接于第九腹节背板之后。第九腹节背板较狭,长度和第十腹节相近,腹极向前延伸成环状。阳茎侧面较短,末端尖形弯曲。在侧片上有一多毛的棒状突起,阳茎较粗壮,末端渐细。
幼虫:乳白色或淡黄色,长约3.5mm,被稀疏白毛。头部棕黄色,触角3节,口器棕褐色,有单眼1对。口上片边缘强烈骨化,每侧前端有一透明圆斑。唇基弧形。上唇白色透明。胸部3节较粗大,前胸尤为明显。腹部逐渐向腹面弯曲,末节腹面有2个尾足状的突起。气门较小,圆形,白色透明。
蛹:长椭圆形,长约3mm,宽约1mm,乳白色,头向下,前胸背板后绿角向两侧隆起。鞍翅伸达第三腹节中部。腹末节有1对小肉刺。
(2)生活习性
档案窃蠹在广东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蛀道中越冬。翌年3月中旬,老熟幼虫化蛹,蛹期约半月。4月上旬出现成虫,有的年份春季气温较低,要到4月中、下旬才出现成虫。成虫羽化后在蛀道中过1-2天才爬出活动,以8-9时出现最多。成虫出现后,第三天即可交尾,交尾后3-5天产卵。成虫以爬行为主,很少飞翔,有假死性和喜黑暗的习性。一般以放在阴暗处不常使用的物品受害严重。交尾以8-9时最多。卵散产于被害物的裂缝中。产卵量50-60粒,卵期10-12天。孵化的幼虫钻入裂缝中危害。蛀道条状,长约1-1.5cm,宽约0.2cm。老熟幼虫在蛀道末端化蛹。
(3)种群分布
国内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江西、四川等省区。 [1] 主要危害档案、图书、胶合板、硬纸板等,尤以毛边纸为甚。受害物表面布满芝麻大的虫孔,内部虫道密布,充满粪便、木屑或纸屑等。
6.大理窃蠹
大理窃蠹(学名:Ptilineurusmarmoratus),又名大理羽脉窃蠹、云斑窃蠹、番死虫,是苎麻、红麻、木材、书籍等储藏过程中的主要害虫。主要以幼虫咬食原麻为害。
(1)形态特征
成虫,为小型黑褐色甲虫,有污黄色微毛,腹面灰色。体长3.5-5.5 mm,宽1.2-2.5 mm。下唇须、下颚须、触角均为红褐色。雄虫体略小,黑灰色,鞘翅基部有两个黑色突起,后面有一个“U”形的灰色斑纹。雌虫大于雄虫。鞘翅前半部为灰黑色,鞘翅基部两个黑突更为明显,鞘翅上有3条弯曲的纵脊,触角11节,后8节膨大成深锯齿状,而雄虫为栉齿状。
卵,为白色长卵圆形,长约0.3 mm,宽约1.2 mm,椭圆形,两端各延伸成一个尖形小突。卵质地较硬,卵面布有小凹刻。
幼虫,白色,老熟幼虫黄白色,腹足退化,蛴螬形,体长约6-7 mm。体毛长而密,浅黄色。胸,腹背面布有浅褐色刺突。幼虫老熟后吐大量丝结厚茧化蛹。
蛹,初为乳白色,后变淡黄色,裸蛹。上颚红褐色,复眼黑褐色,长约3.5-6.5 mm,宽1.5-2.5 mm。体较扁平,头部向下,鞘翅伸至第五赴节,后翅不全被覆盖。前胸背板边缘呈钝角缺刻。
(2)生活史
以幼虫越冬。翌年。5-8月羽化,高峰期在5月底6月初。羽化后的成虫多在闷热天飞出。如遇气温急剧下降,成虫剑蛰于茧中不出。羽化孔圆形,直径1.2-2.5毫米,出孔成虫即可飞翔,一次飞行的时间可达数分钟。成虫出孔后立即交配。一生可作多次交配,一次交配需3分钟左右。交配当天即可产卵,卵产于木材缝.除间或破损处的皮层下,单粒散产或3-5粒集于一处,产卯一次约需5分钟。解剖未产卵雌虫孕卵130-226粒。成虫有假死性,寿命15-25天。卵经15夭左右孵化,幼虫顺木纹理方向穿蛀,排出尖卵形粪粒。粪检和碎木粉屑松散地堆积在隧道中。正常幼虫的隧道长11-13厘米,为害面积可达32-33平方厘米。老熟幼虫在隧道末端作茧化蛹。茧白色,卵形,有内外两层,内层是丝质,不易撕破;外层以钙质为主,易碎。3月下旬开始化蛹,蛹期14-17天。
7.烟草甲
烟草甲(学名:Lasiodermaserricorne)是节肢动物门、有颚亚门、六足总纲、昆虫纲、有翅亚纲、鞘翅目、长蠹总科、窃蠹科的一种。3000多年前在Tutankhamum和Rameses 的坟墓中被发现,1792年Fabricius首次对烟草甲作了科学描述,第一篇关于其为害烟草的报道于1848年发表。
(1)形态特征
成虫身体卵圆形,长约3毫米,红黄色至红褐色。头生在前胸下面,背面不能见。前胸背板高凸,圆弧形。复眼大,黑色。触角11节,锯齿状。鞘翅上的刻点不明显,也不排列成纵行。
(2)生活周及各发育阶段的形态
烟草甲的发育最适条件是温度30℃和相对湿度70%,在这种最适环境下完成其生活周约需24天。每一雌虫一生能产卵100多粒。卵产在烟叶缝隙或粮粒凹陷处,每次产卵一粒。烟草甲危害储藏的烟草,但它不能在田间生长的烟叶上产卵。
卵:长椭圆形,长约0.5毫米,淡黄色。在上述最适温、湿度条件下,约经6天就孵化为幼虫。
幼虫:老熟幼虫长约4毫米,身体弯曲,密生细毛。头部淡黄色。有胸足3对。在上述蛹温、湿度条件下,幼虫期约13天,一般要脱皮4次,然后化蛹。
蛹:椭圆形,长约3毫米,乳白色。前胸背板后缘两侧角突出。复眼明显。在上述温、湿度条件下,蛹期约5天。
成虫:一年发生3-6代,以幼虫越冬。成虫是不吃东西的,喜昏暗,常在黄昏飞翔,一般可活2-4周。烟草甲是烟叶及其制品的重要害虫,危害相当严重;它也能危害粮食,我国大部分省区都有分布。
(3)生活习性
成虫有趋光性.初孵幼虫较活泼,取食叶肉,留下表皮;幼虫喜欢隐蔽在蔽光处或贮藏物里取食或灶食烟梗、烟把等。烟草甲幼虫共5—6龄.十别4龄或7龄。培育最快,老熟后分泌物缀连食物,碎屑在缝隙处结白色坚韧薄茧固定在寄主表面,化蛹在其中,有的不作茧也能化蛹。天敌有米象金小蜂等。
(4)为害特点
幼虫蛀食贮存期烟叶,且导致霉变:也可蛀粮粒等孵二撼物内取食;蛀食多种粮食加工品.给烟草业造成严重损失。
烟草甲食性广泛,为害烟草、茶叶、禾谷类、豆类、干枣、油料、动植物标本、可可豆、皮革和藤竹制品等,尤其是烟草商品受害严重。该虫特别喜食正在醇化的烟叶,可随加工的烟丝进入卷烟内部,蛀食烟丝,蛀穿卷烟纸;该虫的虫尸、虫粪污染烟叶和烟草制品,严重影响烟叶的可用性和卷烟质量。
(5)栖息场地
烟草甲是一种世界性的储藏物害虫,食性复杂。在粮食仓库里危害谷物,豆类,油料等粮食;在烟叶仓库里危害储藏的烟叶,香烟和雪茄等烟草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