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锋的身家终于揭晓!
3月27日,2025胡润全球富豪榜发布。53岁的马斯克第四次成为世界首富,拥有3.07万亿元人民币。
目光移向中国,排名前五的富豪分别是张一鸣、钟睒睒、马化腾、曾毓群和黄峥。财富增长最多的则是雷军,一年时间他的财富翻了一倍,达到2200亿元人民币,首次进入中国前十。
更引人注目的是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前段时间有消息传DeepSeek启动外部融资,大家纷纷猜测梁文锋的身家。如今胡润全球富豪榜给出了答案:
AI领域,梁文锋和OpenAI的Sam Altman分别以330亿元和130亿元人民币的财富首次登上胡润全球富豪榜。
伴随着梁文锋挤进全球超级富豪榜,另一个趋势也越发明显。
1
“AI员工”密集出现
DeepSeek出圈以后,AI热潮被彻底点燃。
一个明显的表现是,AI员工就像雨后春笋一下都冒出来了。
反应最快的当属深圳。2月份,深圳市福田区率先推出基于DeepSeek开发的AI数智员工,首批70名“上岗”。
从报道看,这70名“AI公务员”效率惊人:
公文格式修正准确率超95%,审核时间缩短90%,错误率控制在5%以内;“执法文书生成助手”将执法笔录秒级生成执法文书初稿;民生诉求分拨准确率从70%提升至95%;“AI招商助手”企业分析筛选效率提升30%……
除有DeepSeek通用能力外,这些“AI公务员”还结合各部门各单位实际业务流程,量身定制个性化智能体,首批满足240个业务场景使用。
好家伙,公务员看到新闻,估计半夜都得爬起来学AI。
在那之后,多地宣布已将DeepSeek应用于政务系统:
赣州市完成政务环境DeepSeek系列大模型部署;
无锡实现政务信创环境下DeepSeek-R1-671B全尺寸模型部署;
广州市政务办公、城市治理、民生服务等多个热门政务领域已率先探索应用DeepSeek模型优化工作和服务场景……
最新的消息是,3月26日,广州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举行首批AI员工上岗履职发布会。会上,广州公交集团自研的首批10名生产级AI员工喜获工号,被赋予与人类员工平行的组织身份,正式上岗履职。
这个动作意义重大,这意味着:
全国范围内首次将“硅基员工”批量纳入企业正式员工体系,标志着AI从概念设想正式走向实际生产环境,从技术工具向“协作伙伴”的范式跨越。
这些AI员工具有人类完成任务的思维、逻辑、知识以及强大的场景任务执行力,覆盖党务管理、合同审查、文旅客服、物业招租、安全管理、代码开发、汽车维修、公交广告、收文提炼、经济运行分析等领域。
笔者看了一下,这些AI员工都有各自精通的领域。例如“维修强哥”是汽车维修顾问,一个为车辆维修行业量身定制的AI智能体,凭借深厚的专业维修经验知识库(维修案例、解决方案)和联网搜索能力,为维修技师提供精准全面的维修指导。
据了解,在半年的试运行中,部分岗位的工作效率提升已经超过60%!AI员工的上岗,让普通员工从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
不难想象,类似的AI员工会越来越多。
2
“AI员工”往事
AI员工其实并不是新鲜事物,在DeepSeek爆火之前已经出现。
13年前,基于语音合成软件制作的洛天依作为中文虚拟歌手正式出道,在其后数年一度火爆乐坛。
洛天依之外,不少“虚拟人”也陆续出圈。
例如2021年9月,清华大学首位AI虚拟学生“华智冰”首次正面出镜唱歌。
还有2021年10月,抖音虚拟美妆达人“柳夜熙”出道,仅发布3条视频便涨粉近800万。
2021年12月,万科更是将总部最佳新人奖颁给了崔筱盼——一位虚拟人。当时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还在朋友圈发文:
崔筱盼催办的预付应收逾期单据核销率达到91.44%。
最猛的还得数网龙公司。
2022年8月,网龙公司通过其官网发布公告称,旗下子公司福建网龙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任命首位虚拟数字人高管唐钰出任轮值CEO。
当时大家都惊呆了:虚拟数字人也能担任CEO?是的,这也是国内第一位虚拟人CEO。
在绝大多数企业里,CEO是负责日常事务的最高行政官员,主要负责管理人员任免、执行董事会决议、主持公司日常业务活动等,是企业的核心决策者之一。
当然,从实际情况看,这位虚拟人CEO并没有涉及核心的决策和沟通环节,更多还是以一个“AI员工”的形式存在。也可以理解为,这更多是一个“代言人”的角色。
毕竟那时候,元宇宙还是当红炸子鸡。虚拟人唐钰能不能当老板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能向外界传递网龙数字化转型、布局元宇宙的信号。
3
抢占“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先机
往深处看,“AI员工”的大规模出现,是新一轮科技革命迸发的前兆。
我们不妨沿着历史往前看。
大航海时代到来后,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一边在海外大肆殖民,一边在国内搞“圈地运动”。庞大的市场和无比充裕的生产原料,让生产效率的提高变得前所未有地迫切。
1765年,织工哈格里夫斯无意中发明了“珍妮纺纱机”;1769年,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很快,以蒸汽为动力的汽船、蒸汽机车相继出现,一场技术革新的连锁反应就此到来,这就是第一次工业革命。
再后来,1831年法拉第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1866年西门子又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工业用发电机,电报、电话、电灯、电车……一切和电有关的物品,开始相继出现。人类从“蒸汽时代”进入到“电气时代”,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到了20世纪,一场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革命,再一次呼啸而来。从1946年的ENIAC计算机,到1957年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再到1970年以来,中国宇航空间技术的迅速发展,第三次工业革命比以往更加震撼人心。
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再到信息时代,每一次工业革命都实现了社会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下图是全世界从公元前到现在的人均GDP,从公元1000年一直到18世纪中叶,全世界人均GDP几乎没有什么大变化,但在18世纪中叶以后,人均GDP有了飞跃。这背后,其实就是历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成就。
从另一个视角来说,不断更迭的科技革命是我们这个世界生生不息的源动力!
如今我们正在经历的,就是第四次工业革命,也可以叫做AI革命。
在这场革命的前半程,欧美等发达国家长期领先。“美国科技七姐妹”曾凭借英伟达的CUDA生态筑起算力护城河,他们堆砌天价GPU,用资本开支碾压对手。
但他们没有料到,DeepSeek凭借出色的体验撼动了欧美构筑的AI壁垒,它绕开了传统堆砌GPU的模式,通过算法优化大大降低了成本。
也正是DeepSeek的爆火,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优势。
一方面,中国的产业和基建基础非常扎实。中国是世界第一大发电国,2023年的发电量高居世界第一,达94564亿千瓦时,是排名第二的美国的两倍多。要知道,搞AI非常耗电。
另一方面,中国有着巨大的“工程师红利”。2017年,中国累计工程师和科学家数量已经成为世界第一,达到1547.6万人,彼时美国仅有676.9万人。看看DeepSeek的团队就知道了,几乎全是本土人才。
更重要的是,DeepSeek的出现,让AI的应用场景也变多了。短短几个月时间,从科技大厂到政务部门、从汽车企业到手机厂商,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拥抱DeepSeek。就连百度、微信这种国民级应用,都开始接入DeepSeek。
不难想象,借着DeepSeek的东风,AI将继续深入到各行各业,逐渐成为新的基础设施。DeepSeek,也将成为AI时代的新基建和超级流量入口。
复盘过往的工业革命我们发现,哪个国家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解放生产力,谁就能赢得新时代的国家战略制高点。
这也意味着,随着AI基建的大面积铺开,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后半程,我们极有可能抢占先机!
4
AI会不会取代人类?
科技革命不仅会带来生产力的进步,也会带来生产关系的重塑。
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蒸汽机的发明使机械化生产替代手工劳动,纺织业效率提升20倍。在那之后,工人从家庭作坊集中到工厂,曼彻斯特纺织工人日工作16小时,童工占比达40%,最终催生《工厂法》与工会运动。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普及推动流水线生产,福特T型车装配时间从12小时压缩至93分钟。通用电气、美孚石油通过技术壁垒控制产业链,财富向寡头集中,由此出现了反垄断法与八小时工作制,遏制资本无序扩张。
第三次工业革命,计算机与互联网推动信息自由流动,1995-2010年全球数据量增长1000倍。硅谷科技公司人均产值达传统制造业6倍,知识工作者占比突破40%。后来,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确立数字权利边界,中国通过电商扶贫缩小城乡差距。
如今,第四次工业革命来了,生产力的进步显而易见。此前,OpenAI o1发布后,加州大学的一个物理学博士Kyle Kabasares 在网上发布了用 o1 复现自己研究成果的视频。他得出的结论是:
AI只用了10分钟就完成了人类10个月的工作量!
随之而来的担忧是:AI会不会取代人类?
不久前,上海某知名化妆品公司CEO的内部讲话,就曾引起震动。网上流传的聊天截图显示,他说要用AI替代大部分人,只留少量能够使用AI的人。
更关键的是,AI越厉害,中产越受伤。
AI最擅长替代的,恰恰是那些看似光鲜的“办公室标准化工作”。高盛曾预测,全球3亿全职岗位将被AI取代,且30%集中于金融、科技、咨询等“中产大本营”。
之前就有一个外卖员火了,他曾经是阿里的员工。他直言,身边一些曾经的互联网高管,也在跑外卖、开滴滴,这样的现象很普遍。乐观的语调之下,我们能感受到时代变换的悲凉。
不难想象,行业退潮叠加AI剧变,这些中产将面临更猛烈的冲击。
5
尾声
AI真的会取代人类吗?
其实不必悲观。纵观历次科技革命,一些老旧的职业都会消失,但同时也会诞生一批新职业。
第一次工业革命,大量织布工人因机器替代而失业,但也出现了蒸汽机维护工程师、铁路工人等职业。
第二次工业革命,英国马车相关职业在20年间减少80%,驿站也大量关闭,但由此也催生了电气工程师和汽车工人的倍增。
第三次工业革命,个人电脑普及后,打字员岗位骤降92%,印刷厂排字工减少90%以上,但由此诞生了上千万的程序员和网络从业者。
现在也一样,当AI真正普及,新的机会就将出现。Gartner的一份报告显示,到2033年,AI能创造和带来的就业机会将超过5亿个!
汽车的出现干掉了马车夫,但只要马车夫学会了开车,一样可以成为汽车司机。
每一次工业革命,都会淘汰旧有的职业分工与商业模式,同时也会产生更多的新职业。历史的经验已经告诉我们:
AI淘汰的不是人类,而是不会使用AI的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