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湾商业观察》施子夫
自2022年6月29日递表科创板至今,广州必贝特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必贝特)还差两三个月就满三年。
最近的进度是,2023年6月1日公司就提交了注册申请,如今已经等待了21个月。上交所官网显示,2024年8月27日,公司聘请的证券服务机构被中国证监会采取限制业务活动的监管措施,根据《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第三十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中止其发行注册程序,同年12月17日必贝特更换了会计师事务所并更新相关财务资料。
三年亏损3.86亿,研发投入不低
必贝特招股书仍停留在提交注册时,公司聚焦于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等重大疾病领域,依托自主研发构建的核心技术平台,持续开发临床急需的全球首创药物(First-in-Class)和针对未满足临床需求的创新药物。
据了解,公司累计获得了三十余项临床批件,研发管线拥有6个自主研发的创新药核心产品已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其中BEBT-908已提交PRE-NDA会议申请,BEBT-209已处于III期临床试验阶段,BEBT-109已处于II临床试验阶段,3个产品处于I期临床试验阶段。
必贝特财报停留在2020年-2022年(报告期内)。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均为其他业务收入,其中2020年、2021年分别为37.69万元和97.03万元,2022年无营业收入。公司主要产品尚处于研发阶段,尚未实现产品上市销售,仅存在零星技术服务收入。2020年主要系发行人为真兴贝特提供药代药效试验服务及IND申报指导服务,2021年系发行人为真兴贝特承担“ZXBT-1158I期临床研究”相关服务工作。
由于所处的创新药赛道,亏损也就了行业的常态化。报告期内,必贝特净亏损分别为-6126万元、-1.37亿元和-1.88亿元,三年总亏损3.86亿元。
必贝特表示,目前尚未盈利且存在未弥补亏损,主要原因是公司自设立以来即从事药物研发,该类项目研发周期长、资金投入大。报告期内,公司仍处于药物研发阶段,尚无在销售状态的产品,公司持续投入大量研发费用,以及对核心员工的股权激励产生的股份支付费用导致公司累计未弥补亏损不断增加。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5911.75万元、1.16亿元和1.67亿元,研发费用率分别为90.94%、89.84%和92.02%,远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值的63.14%、61.93%和61.21%。截至2022年末,必贝特研发人员共计105人,占员工总人数比例的77.21%。
招股书显示,目前,公司的BEBT-908、BEBT-209等预计于未来几年推动产品的商业化进程,如BEBT-908治疗r/rDLBCL预计2023年二季度提交NDA,BEBT-209联合氟维司群用于HR+/HER2-晚期乳腺癌治疗预计2024年提交NDA。而公司现阶段仅具备创新药的研发能力及药物的实验室工艺研究能力,不具备规模化生产和商业化能力。为加快公司现有产品的商业化进程,公司需开展产品规模化生产工艺的研究并建设符合药物量产的制剂生产车间,以此满足公司未来新药商业化生产的需求。
“根据目前的临床试验进展情况,公司核心在研产品BEBT-209、BEBT-109预计于2025年或2026年获批上市,2025年以前公司预计可实现商业化的产品仅有BEBT-908。”
估值一年左右暴增近3倍,募资20亿元
外界对于必贝特的高估值现象有所疑虑。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第2.1.2条第一款第(五)项规定的上市标准,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40亿元。必贝特于2021年11月完成Pre-IPO轮(B轮)融资,投后估值38.42亿元,临近踩线。
值得关注的是,在递表前一年的2021年下半年,必贝特进行了3次增资及2次转让。招股书显示,2021年7月,盈科吉运等4家机构参与增资;8月,天津合智、瑞丰天成等9家机构参与增资;11月,国丰鼎嘉、中证投、中洲铁城参与增资,增资价格均为30.1103元/注册资本。一年多时间,有超过20家机构通过增资成为必贝特的股东。
2020年6月,必贝特有限股东会同意公司注册资本由7891万元增加至9863.75万元,新增注册资本1972.75万元由瑞享源壹号、越秀二期、中孚懿德、魏林华、邓朝晖、文丽萍、熊燕、庄文卫认缴,增资价格为10.77元/注册资本。一年后的2021年7月增资时,公司估值已高达30.1103元/注册资本,一年时间里估值翻近3倍。
“创新药企业的高估值现象一直存在,这很大的因素缘于投资者对于其未来潜力的看好。不过,从不少港股创新药企业的市后表现来看,估值很快倒挂,大幅下挫的也很多。估值能否与企业自身盈利能力匹配,核心还是药品的竞争力。”一位二级市场投资人士这样认为。
必贝特此次计划募集资金20.05亿元,其中9.49亿元用于新药研发,5.55亿元用于清远研发中心及制剂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港湾财经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