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1
分享

家校社“教联体”协同育人,山东新泰楼德镇西村小学举办成果展

家庭周报

2025-03-29 18:11 中国

42049 0 1

3月28日,家校社“教联体”协同育人研讨会暨双减背景下“五育”融合素质教育成果展示活动在山东新泰楼德镇西村小学成功举办。此次活动吸引了众多家长、教育专家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共同探索“双减”背景下五育融合的素质教育新模式,为教育发展出谋划策。

堂鼓、武术、舞蹈、朗诵,一场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拉开活动序幕。书画、棋艺、剪纸、泥塑,以及煎饼制作、拓片演示,充分展示了一所乡村学校的素质教育成果。是对“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核心,教育要注重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注重学用相长、知行合一”这一重要指示的具体实践。

新泰市教育和体育局学生成长指导中心主任冀贞磊在研讨会致辞,他说当前教育正面临“双减”深化与“五育融合”的双重命题。新泰市以“家校社教联体”为抓手,通过“政策引领、平台共建、资源共享”,推动三方从“松散联动”向“深度融合”转变。“双减”不是简单的减法,而是教育生态的重构。“五育”不是割裂的“单项赛”,而是协同的“团体战”。冀贞磊提出三点倡议:强化责任共担、深化机制创新、优化政策保障。

楼德镇党委委员路万吉表示,家校社共建,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途径。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学校是孩子求知的殿堂,社会是孩子锻炼的舞台。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紧密合作、协同育人,才能为孩子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

楼德镇教育党委委员贾峰认为,教育的真谛不仅在于硬件设施的完善,更在于能否构建起家校社三方协同育人的和谐生态。楼德镇近些年来始终高度重视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多种形式,与家长保持紧密的联系。西村小学坚守“开门办教育”的开放理念,积极探索,真正搭建家校沟通的桥梁。

泰安市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泰山文学院院长齐欣指出,今年初,国家出台《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提出“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战略任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立德树人要从小抓起,楼德镇西村小学的成功实践为乡村学校提供了一个典型案例。

新泰市楼德镇西村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任欣介绍了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经验。在家校沟通机制上创新,构建“线上+线下”立体沟通网络,定期举办家长开放日,设置校长接待日,建立家访制度。开设家长学校校本课程体系,包括楼德煎饼、红色教育、武术、心理教育、亲子沟通等六大模块。以“五育”融合指导实践,即思想教导、学业指导、心理疏导、生涯引导、行为督导。另外,积极建设实践教育基地、创建特色品牌活动,建立“五维五级评价”体系、创建“家校社协同育人资源图谱”,取得了显著效果。

家长代表姜娜在会上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家校社协同让孩子向阳而生,家长要做“双减”与“五育”的同行者,一是放下焦虑,做“减法”中的“加法”,二是尊重规律,做“五育”融合的“支持者”,三是主动参与,做协同育人的“合伙人”。作为家长代表,姜娜期待更多“接地气”的共育平台落地,并希望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呼吁社会“温柔护航”。

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家校社共育工作委员会执行会长王好凤为西村小学颁发了“家校社共建合作校”牌匾,并赠送小学一至五年级《家长课》系列丛书以及由著名书法家汪钟鸣题写的校名。王好凤对西村小学家校社“教联体”推进工作以及“五育”融合素质教育成果给予高度评价。希望学校今后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能力,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过程,与孩子一起成长。

来自北京的著名文化学者范正利就《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从政策层面进行了详细解读。范正利指出,建立“教联体”将为凝聚各方育人力量提供常态化平台,引导各主体在明确职责任务的基础上形成更加有效的协同育人合力,加快建成家校社协同育人网络,最终打造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格局。楼德镇西村小学利用有限的资源创建“教联体”平台有效机制,为同类学校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范本。

本次研讨会由西村小学党支部副书记丁瑞主持。泰安市作协主席团成员、创联部主任、泰山文学院副院长贾福英,楼德镇西村党支部书记马全生,泰安市良君益友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梁军,新泰市政协委员乔丽丽,楼德镇教育办公室义务教育视导员朱晓,分管学生成长指导中心工作的负责人,全镇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以及西村小学副校长张广玉、教务处主任赵运、政教主任李传萍等参加了当天的活动。其他相关与会专家也纷纷围绕家校社协同育人的重要性、“双减”政策下如何实现五育融合等话题,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楼德镇西村小学在“双减”政策下“五育”融合素质教育的丰硕成果,也为家校社三方搭建了良好的沟通交流平台,将进一步推动家校社“教联体”协同育人机制的完善和发展。

# 教联体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1人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