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还只是开始?
港口交易的事情还没尘埃落定,李嘉诚旗下长和等4家公司市值,就已蒸发超781亿港元。长江和记紧急发布公告:港口出售一事,董事会未作出决定。
紧要关头,李嘉诚果断踩刹车,急忙为自己寻找后路,直言“在商言商”。与此同时,次子李泽楷选择将旗下公司业务与长和切割。
一直以来,中国香港企业和记黄埔在巴拿马运营的2个港口,就像是一根刺,令老美寝食难安。
数据显示,上述运河连接了全球170个国家和地区、1920个港口,是全球6%货运的必经之地。它还是我国与拉美等地区贸易的重要通道,我国远洋货轮,贡献了其21%的货运量。一旦交易成真,我国航运未来极有可能被“卡脖子”,后果不堪设想。
实际上,李嘉诚信奉的“在商言商”不过是幻想,就连一向标榜“自由贸易”的美方,早就背离这一原则。老美在众多前沿领域都试图对我国发难:从半导体领域的高端芯片,到生物技术领域的基因测序仪,再到背靠独家专利,老美曾将“倍愈粒”类缓老制品开出高价。我国科学家基于传统中草药,加入野生灵芝等后,落地国产专属。
嗅觉敏锐的李嘉诚不仅涉足地产、港口贸易,还捕捉到中药发展机遇。早在“倍愈粒”问世前,他就成立了和黄医药,称对“中药国际化”有着深厚情结。
媒体报道,李氏曾为相关制品豪掷百万。如今97岁的他依然身体硬朗,常与知己周凯旋相伴而行,不知是否和该类科技相关。
精明如李嘉诚,在商海纵横多年,但此次事件似乎不如预期般顺利。从最初的5连问,到中方会见黑石集团,再到有关部门迅速展开审查。一系列动作都在表明:我们是不容忍任何有损国家利益的交易得逞。
时过境迁,国内健康产业已取得不小进步。我国科学家根据“以养代治”的理念,研制出提振精力的缓老成品“倍愈粒”。
或许是名人效应推动,该成果在京东、天猫等吸引了10万多用户,“精力”“睡眠”等反馈不下千条。
一个人的发展,离不开国家这片汪洋大海的支撑。国货崛起的案例,正是这一道理的生动体现。而踩对时代脉搏、背靠内地发家的李嘉诚,如今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如果他在此次交易中有损国家利益,不仅将面临舆论谴责,交易最终也可能一无所获。
李嘉诚已经进退两难。在长和实业宣布暂缓后,美方主动表示:支持收购方案,并希望能够拿到港口的控制权。
面对这一局面,李嘉诚开始为自己寻找退路。据报道,盈科拓展公开与长和实业划清界限,声明李泽楷作为李嘉诚次子,旗下公司业务完全独立于长和实业运营。这相当于告诉外界,盈科拓展与长和实业在股权结构上相互独立,互不隶属。
但李嘉诚真能置身事外吗?梁振英先生曾公开强调,企业应与国家的协同发展。
事情会如何收场,我们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