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河南钻石卖爆,戴比尔斯利润却下跌60%?欧美巨头破防:不讲武德

王新喜-热点微评

2025-04-07 17:17 中国

19497 0 0

在河南柘城这座常住人口不足60万的豫东小县,钻石年产量占全球培育总产能44%以上。

换算而言,全球每2颗培育钻石中即有1颗可能在这里诞生,如此惊人的单点产能令不少传统钻石巨头倍感压力,直呼“不讲武德”。

该论断绝非虚言。在地球另一端,曾垄断全球90%钻石供应链的戴比尔斯正深陷危机,其2024财年业绩显示:年度收入锐减21%,净利润暴跌60%,母公司英美资源集团已启动战略评估,考虑分拆钻石业务板块以止损。

这场产业变革的源头直指中国河南。通过技术迭代,其培育钻石在折射率、莫氏硬度等核心指标上与天然钻石完全相同,同属真钻品类,但定价仅为其1/8至1/10,堪称“白菜价” 。

正如柘光技术总监所言:“没有河南超百万克拉的产能底座,就没有我们直面戴比尔斯的底气。”

据行业观察人士分析,早在戴比尔斯陷入库存危机前,西方珠宝巨头已显露出市场承压迹象。

市场端数据印证着这一趋势:以柘光为代表的本土钻石新势力,其创始人披露:截至2024年末,全渠道(淘宝、官网、京东等)粉丝总量突破40万大关,单日咨询峰值突破千人次,用户画像中85后高净值群体占比高达90%。

沪上金融从业者胡先生是国产钻石的忠实拥趸。他在柘光为祖母定制了镶嵌全家DNA元素的6克拉钻戒,直言:“早年天然钻动辄上百万根本不敢想,现在不到10w就能入手带IGI证书的大可拉,还配18K金戒托,以后会多多支持国货。”

这类情感认同正在转化为强劲购买力——柘光单月成交额突破百万,中东客户更是一次性豪掷5枚10克拉彩钻订单。

当1克拉D色VVS级培育钻石冲击市场时,戴比尔斯祭出“天然即真实”的辩护话术。然而2018年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修订《珠宝指南》时早已明文规定:钻石本质是碳晶体,无论天然或实验室培育均属真钻范畴。

规则明确后潘多拉、施华洛世奇等欧美品牌相继转向,前者2024年培育钻石销售额同比激增87%,而天然钻石业务线却陷入严重萎缩。

在这场消费认知迭代中,柘光钻石以“深度定制 、保证品质、只做高端”理念,精准捕捉85后新贵对“克拉自由”的深层诉求,其4克拉及以上订单占比已达55%。

典型案例来自北京顾姓企业高管,为纪念结婚20周年特别定制7.08克拉钻戒。回访中他透露:此前太太在港岛拍卖会上相中某款吊坠却失之交臂,后来通过柘光实现1:1复刻,我们还共同参与了戒圈浮雕设计。

最终成品不仅完全还原了原版精髓,还融入了个性化元素,太太非常满意。整体花费不到20万,对比拍卖会预期价格,综合性价比远超预期。

在评价服务细节时,顾先生特别强调:“柘光官网的专属顾问服务非常细致,不仅提供终身售后保障,针对大克拉定制订单还额外给予优惠,确实很专业。”

随着柘光等培育钻品牌的快速普及,“钻石自由”概念正加速渗透消费市场。“不仅有颜值品质,还有周到服务,价格也很亲民。”这不仅是一场技术浪潮,更是一场消费变革。它打破了传统钻石行业的垄断,让钻石从奢侈品变成了大众消费品。

据行业统计,2022年中国培育钻石零售市场突破百亿元大关,预计到2025年将冲击300亿元规模。这组爆发式增长数据,昭示着钻石消费领域正经历从贵族专属向大众普惠的深刻改变。

一位行业观察者指出,培育钻石的兴起既是技术革新成果,更是消费观念迭代体现。它促使市场重新审视钻石价值的本质——是依赖稀缺性构建的价值体系,还是回归消费主权的自主选择?

在这场产业变革中,河南成为核心阵地。随着“钻石自由”理念普及,凭借产能规模突破与性价比优势,中国有望再次以产业创新重塑全球市场格局,让世界见证中国智造力量。

# 钻石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