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25%!价格不断下跌,大批钻石爱好者投奔中国,痛失千万,欧美慌了

王新喜-热点微评

2025-04-15 12:09 中国

23359 0 0

一直以来,钻石凭借其稀缺性和珍贵性,被视为爱情与婚姻的永恒象征。然而,如今钻石市场出现了变化,“高高在上”的钻石价格开始“松动”。

据央视财经消息,在戴比尔斯最近拍卖会上,原钻价格出现了波动,部分原钻价格下调了大约10%,而某些特定品种的降幅更是高达25%,这一现象在业界引发了广泛关注。那么,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首先,在需求方面,钻石巨头罕见降价与全球经济形势不佳密切相关。经济不景气时,“口红效应”显现,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价格低廉的商品,对于价格高昂的天然钻石,只能望而却步。

其次,技术发展推动培育钻石产量大幅攀升,这也是关键因素之一。据《培育钻石产业发展白皮书(2024年)》显示,2024年全球培育钻石毛坯产量接近3000万克拉。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培育钻石毛坯生产国,其产能占全球市场的75%以上,而河南的产能又占全国的80%以上。

河南依靠领先的钻石技术与完善的产业链,打破了西方资本在钻石市场的长期垄断。作为国内钻石产业的核心力量,河南还催生了多家人造钻石领域的上市公司。

行业专家普遍认为,专注于大克拉高端定制、具备独特设计和精湛工艺的钻石品牌,未来发展前景较为乐观,有望快速提升市场份额并增强地位,逐步确立市场领导地位。

以“柘光ZG DIAMOND”(源自河南)为例,截至2024年底,其在淘宝、京东和官网的关注人数累计达到40万人次,平均每天有近千人咨询或定制钻饰,累计成交额已突破八位数,不少欧美网友直呼,“这本该是我们赚的钱!”

其中,超过80%的业绩来自核心城市的高净值人群。官网专属顾问表示,也不乏来自中东等海外地区的富豪慕名而来。

柘光品牌负责人称,随着品牌知名度的持续攀升,甚至吸引了大量市场上的B端需求。其官网专属顾问透露,近期已收到美国、加拿大、意大利等多地钻石商的采购意向。

面对培育钻石对市场份额的抢占,不少天然钻石商开始坐不住了,纷纷质疑:非矿产钻石是否等同于假钻?

首先,据柘光介绍,其成品钻与廉价的莫桑石、水晶石不同,每颗钻石均严格遵循VVS级净度、D级颜色、3EX完美切工以及大克拉的培育标准,足以媲美甚至超越部分天然钻石。

其次,除了品牌方的表述,权威检测显示,河南柘城培育的钻石在物理、化学、光学特性上与天然钻石高度一致,不存在本质差异。行业协会甚至在钻石定义中去掉了“天然”一词,间接认可了中国培育钻石的地位。

得益于这些优势,柘光等中国培育钻石品牌愈发受到欢迎。为了进一步“点燃”市场,一些新颖的玩法也应运而生,比如在心爱的手办上镶嵌钻石,或者将宠物毛发融入培育过程制成专属DNA钻石等。

凭借性价比优势,据京东商智数据,其成交量在珠宝行业已经排至第二位,仅次于某国际大牌。

其中,英国华裔夏女士分享道:“我选择柘光,就是看重性价比,不仅支持深度定制,还有IGI认证,大牌一件价格,能买好几件,入股不亏。”

据柘光官网专属顾问介绍,品牌声名远扬后,相关咨询量已累计超过三万次,甚至有海外客户在官网留言,希望增加中国钻石的出口量。

在这样的背景下,2021年全球高端珠宝商潘多拉全面转向培育钻石领域,宣布停止使用天然钻石。与此同时,施华洛世奇收购了培育钻石品牌Diamagnetic,正式进军培育钻石市场。

独立钻石行业分析师保罗·金尼斯基预测,鉴于当前钻石品类市场的强劲发展势头,2024年销售额有望达到并可能突破180亿美元,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

然而,随着技术的普及和成熟,市场竞争预计将愈发激烈。在此背景下,中国钻石品牌,例如柘光,能否成功应对挑战,在竞争白热化的市场中守住份额,仍需时间检验。这些品牌必须持续创新,增强自身实力,以维持市场竞争力,并开拓新的增长机会。

# 钻石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