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4月16日)
首届五源河自然艺术季
在海口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
正式启幕
快来跟着小布一起
“聆听”一条河流的心声吧~
超过百名市民、游客前来参与启幕活动
本次活动通过自然音乐演奏
河岸艺术作品导览
艺术家圆桌对话、共创鱼拓画工作坊
及公众互动投票等多元形式
带来别开生面的自然艺术体验
吸引超过百名市民、游客前来参与
现场氛围热烈
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摇身一变为艺术现场
海口畓榃湿地研究所理事长 周志琴
五源河作为“蚂蚁森林”公益保护地及生态环境部评选的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其多年来的生态治理工作已卓有成效,然而,作为贯穿城区的城市内河,我们人类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五源河的一草一木,为维护这里的治理成果,并推动未来进一步的保护和修复,急需更多公众的持续关注与共同参与。五源河自然艺术季正是一次以艺术为媒的尝试,希望通过艺术家敏锐的感知和观察能力,用艺术语言唤起公众对自然的情感共鸣,激发更多人去想象、去实践人与自然之间更深层的关系。
海口畓榃湿地研究所理事长周志琴发言
随后
由多位退休长者组成的“偶遇”合唱团
带来音乐表演
这支以五源河为日常排练场地的民间合唱团
运用了多种自然乐器
以海浪、清风、流水与鸟鸣等自然声响
与现场的风声、五源河静静流淌的光影
交织成诗
为观众带来一场沉浸式
富有生命力的视听体验
“偶遇”合唱团现场演奏
经过艺术家们连日来的驻地创作
7组全新艺术作品
今日在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正式揭幕
策展人吉木带领公众沿河漫步
近距离观赏这些与环境对话的艺术创作
并与艺术家面对面交流
主办单位向公众分发海口湿地友善导览地图
本次展出的作品形式多样
涵盖组合装置、警示牌、AI生成影像
音乐作品及文献展等多种类型
艺术家们
以五源河及其周遭环境、动植物为创作对象
通过作品探讨了入侵物种治理
蜂虎和花鳗鲡等关键物种保护
以及湿地再野化实践等生态议题
“碎光织影”
艺术家谢宗秀的作品“碎光织影”是一组以回收玻璃、织物为主要材料,并与在地居民共同创作的综合媒介装置,她以在公园中所观察和记录到的动物遗骸为切入点,试图去探索、实验一种更具温情的生态观,启发公众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
“边界、盾牌
还是桥梁”
艺术家艺炜的作品“边界、盾牌还是桥梁”为六款警示牌,她的创作戏仿常⻅的警示牌样式,但内容却是反经验的——不以人的视角、口吻发声,而是尝试代入动植物的思维角度与人对话,以此微妙地置换⼈与⾃然的位置。通过作品,她传达了一些具体的行动呼吁,比如不要在河流中任意放生入侵物种及减少人类活动对蜂虎的干扰等。
“我们为何而来”
艺术家路淞的作品“我们为何而来”是一组人工智能生成影像作品,这些影像的对象都是五源河流域内可观测到的鸟类如褐耳鹰、白胸翡翠、褐翅鸦鹃、栗喉蜂虎、牛背鹭等,然而不同于一般鸟类摄影,这些作品不对焦鸟类的正面,而是绕到鸟的背后,展示它们的后脑勺,邀请观众透过它们的视⻆进行感知,希望以此呼吁公众以更深层的方式去理解这些生物的存在,而非仅仅将其作为被观察的对象。
“自然复调:
聆听河流的声音”
艺术家江锋格外关注蜂虎这一明星物种及其与周边环境的互动,同时也在思考交通噪音、人类活动的各种声响是否会对蜂虎活动产生影响。他对五源河的多种环境声音(鸟类叫声、风声、环境声、水流声、水下生物的声音等)进行采样,并以此为素材创作出一组共四个乐章、独属于五源河的音乐作品“自然复调:聆听河流的声音”,试图唤起人们对野生动植物,尤其是鸟类声境的关注与共鸣。
“鱼谱、土坯
编织河流记忆”
创作团队临时移动小组作品名为“鱼谱、土坯、编织河流记忆”,她们尝试代入国家二级保护物种、河流健康状态指示物种花鳗鲡的视角,生成考察其生境和洄游路线的多个重要标识、指标,并以此生成工具包,邀请参与者一同在五源河行走、共创,采集在地知识,最终将大家的观察汇总成一张流域“鳗游”地图,希望以此共同学习、理解、感知五源河这条再野化的河流。
“陶土隧道屋”
艺术家小新的作品“陶土隧道屋”,突破陶土专为人服务的功能性,转而为小动物建造可供游乐和庇护的隧道屋,并带领共创志愿者采集五源河的土壤、枯木等自然物进行创作,希望重建人与土地的身体性连接,唤醒更深远的生态认同。
“回到一条河流”
创作团队Eco Play关注到人类和河流的关系一直处在变化中,也看到城市化对此形成的张力,他们的作品以“回到一条河流”为主张,以参与式戏剧的形式开展,强调通过身体的舞动,去感受五源河作为生命体的能动性,让大家理解河流的现状,进而改善人和河流的关系。
艺术导览环节结束后
参展艺术家们与观众围坐畅谈
展开了一场关于自然、艺术的深度对话
艺术家们首先分享了创作背后的故事——如何从五源河的自然环境和生态治理经验中汲取灵感,以及在驻地创作期间的深刻体验。他们特别还探讨了在城市化进程中如何保护和尊重自然环境、如何通过艺术创作理解非人类生命、新兴技术(如AI)应用在生态艺术中的挑战与反思以及即兴舞动和戏剧如何拓宽人类的感知等关键议题。这场对话不仅帮助公众深入理解作品内涵,更引发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生态艺术实践的思考。
艺术家圆桌会讨论现场
为进一步丰富公众的参与体验
活动现场还特别设置了多项互动环节
市民可亲手参与清道夫鱼拓
也可以通过投票墙
表达对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的看法与期望
参与者正在体验鱼拓工作坊
本届五源河自然艺术季由海口市生态环境局、海口市林业局及海口市秀英区政府主办,海口市湿地保护管理中心、海口市环境信息和宣教管理中心、海口市秀英区湿地保护管理中心及海口畓榃湿地研究所承办,并得到“蚂蚁森林”公益保护地项目及多家共创单位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
本届艺术季的作品将持续展出至7月
期间将推出一系列线上线下延伸活动
4月20日另设有公众互动日
届时将举办即兴戏剧演出
工作坊和主题沙龙等公共活动
一起期待吧~
来源:海口发布综合海口市融媒体中心、海广网、海口畓榃湿地研究所